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1,077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乡村美学研究导论
收藏 引用
《文史哲》2022年 第1期 131-144,168页
作者:杨守森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作为人类的故乡,乡村,不只是地域空间,也是文化空间,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重要发源地。乡村美学,理应成为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乡村生活环境中,在乡下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器具制作、人性人情、民风民俗、民间艺术,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史诗化追求中形塑现代英雄人格精神——长篇小说《红日》再解读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2023年 第4期44卷 36-43,191页
作者:陈夫龙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红日》以宏大叙事的史诗化追求和现代英雄人格精神的形塑与坚守独异于当代文坛,不仅熔铸着作家吴强的政治忠诚和艺术真诚,而且体现了他高远的价值理想和深沉的家国情怀。“红日”作为一种精神象征照耀着沂蒙大地,不断丰富着既具传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伦理转向”与“叙事转向”的汇并——当代英美文艺伦理研究勃兴的内在机理
收藏 引用
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 第1期 106-114页
作者:韩存远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式微已久的文艺伦理研究一改先前局面,颇受当代英美文艺美学界的青睐。从学术史上细探,该研究的勃兴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内在机理,这便是同期发生的"伦理转向"与"叙事转向"。前者指涉文学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杜甫名篇“三吏”“三别”及其相关评说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2期67卷 90-103页
作者:吕家乡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杜甫名篇“三吏”“三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深刻揭露了蛮横无理的兵役给广大群众造成的深重灾难,以及对群众抗击叛军积极性的挫伤。有的论者或肯定它们赞扬了人民群众支持政府平叛的奉献精神,或责备它们掩盖了人民群众和唐王朝之间的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沫若“人民本位”文艺观再认识——以历史剧《南冠草》及相关文献资料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2期67卷 58-68页
作者:宋宁 魏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郭沫若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人民文艺”话语建构者之一,他在1944—1947年间明确倡导“人民本位”文艺观。以往学者主要从他的政论类文章中解读这一思想的提出、变化及价值。实际上,郭沫若的历史剧《南冠草》的创作和两次修改都与“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宇宙”何以成为文艺“新生”的契机?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 第2期 72-74页
作者:杨光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刚刚过去的2021年无疑是“元宇宙”元年。恰如赋予其名称的那篇科幻小说,“元宇宙”的降临终将在未来引发一场“雪崩”。面对这又一个“大事件”,人们或欣喜地惊叹于其即将带来的壮丽,或恐惧地对其潜藏的危险发出战栗的预警,或悲喜交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迅与梁实秋文学阶级性论争的理论意义
收藏 引用
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 第12期 52-60页
作者:曹振华 苏丽娜山东社会科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鲁迅的文学阶级性主张在现代历史上与现实政治关联紧密,因此长期在政治层面备受推崇。但这种推崇只是肯定其斗争性,遮蔽了其理论的完整性与超越性。由此导致在拨乱反正的年代,鲁迅对梁实秋理论的批判被当成斗争理论遭遇误读、质疑。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精神的影像呈现与价值传播——跨媒介视域下文学纪录片的探索及创新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22年 第1期 92-94页
作者:孙灵囡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媒介融合环境下,纪录片创作不断进行着探索及创新。本文认为,文学纪录片秉持对文学精神的坚守,在创作手法、传播理念等方面进行跨媒介尝试,着力讲好中国故事,以镜像语言再度寻根中国,构建新型中国话语体系,以多维度传播中国价值观,不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文化消费新风尚:“国潮”流行的机制探析
收藏 引用
《北京文化创意》2022年 第5期 4-12页
作者:刘璇 李辉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潮”作为民族文化在当代的积极尝试,为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传承以及民族品牌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国潮”的兴起与兴盛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国潮”在文化自信意识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语境下应运而生,拥有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继往开来辟新境:新时代黄河艺术的创新性发展路径探究
收藏 引用
《百家评论》2023年 第4期 4-9页
作者:赵睿智 李辉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黄河之水奔流不息,艺术之花根深叶茂。黄河艺术是凝结着人类智慧和祖先心血的文化瑰宝,需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未来的长足发展。本文以新时代背景下的黄河艺术为研究对象,从国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