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5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乡村聚落转型
收藏 引用
《地理科学》2020年 第4期40卷 572-580页
作者:曲衍波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在人类聚居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土地利用转型等理论基础上,从物质-社会空间耦合的视角阐释乡村聚落转型的概念内涵及其表征要素,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乡村聚落空间从同质同构转向异质异构的基本特征,剖析外缘拉力、内生推力和系统突变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涵养发展区农业景观规划方法及其应用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 第18期30卷 286-293页
作者:梁发超 刘黎明 曲衍波 双文元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泉州36202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济南250014 
科学合理的农业景观规划方法是新农村建设体系中的一项核心技术。该研究以北京远郊生态涵养发展区峪口镇为例,在农业景观主导功能分类基础上,基于适宜性评价与实地勘踏访谈等方法,进行农业生产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农业服务设施景观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绩效:概念界定、维度设计与实证测评
收藏 引用
《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 第5期 33-39页
作者:张电电 张红凤 范柏乃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在界定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绩效内涵基础上,本文基于"任务绩效—周边绩效"模型视角,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绩效划分为反映职能转变过程中自身运行结果改善情况的内部优化绩效,以及对外部环境适应性提升程度的社会适应绩效,这一划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健康贫困”陷阱的自我强化与减贫的内生动力——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
收藏 引用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年 第4期 52-61,146页
作者:贾海彦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健康与贫困存在累积循环的因果关系,落入健康贫困陷阱的群体减贫内生动力不足,挑战着政府惯常的扶贫思路和计划。文章使用CFPS数据,测算我国居民的健康梯度,从心理和行为双重视角检验了健康与贫困间的自我强化效应和内生脱贫动力机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区医养结合影响老年人养老获得感的理论依据及验证方法
收藏 引用
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 第12期 107-111页
作者:曲夏夏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目前,医养结合"重机构而轻社区"的模式与现实养老需求无法契合。老年人除疾病治疗以外的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需求迅速增长,单纯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养结合已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服务供给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部属高校科技活动综合评价——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
收藏 引用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年 第2期25卷 95-106页
作者:李国锋 孟亚男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济南250014 
本文运用PLS路径模型这一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高校科技活动.以我国60所部属高校科技活动为例,设计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LS模型方法构建了我国部属高校科技活动综合评价模型.运用2007年的数据对我国部属高校的科技活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心理与行为双重视角的脱贫内生动力研究
收藏 引用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2期39卷 132-144页
作者:贾海彦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扶贫工作实践表明,脱贫减贫的内生动力来源于人们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内生动力与外力扶助相结合,才能形成最大化的减贫合力。通过中国大样本入户调查数据,从心理与行为双重视角对脱贫的内生动力及发生机理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提高个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救助制度的就业效应:一个文献综述
收藏 引用
《社会保障研究》2019年 第6期 100-110页
作者:罗微 师文文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国民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对救助对象就业的影响既关系到基本的公平正义,也到关系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以“低保”为代表的现金转移支付项目的就业效应、专项救助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科研管理2023年 第7期44卷 162-172页
作者:张红凤 黄璐 张新颖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有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制度设计,而其实施成效如何亟待验证。基于我国261个城市数据,以创新型城市试点设立为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动态演进及形成机理
收藏 引用
《改革》2022年 第11期 106-118页
作者:张红凤 杨方腾 李晓婷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部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 
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实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区协同,对共创共享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15—2020年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与Kernel密度估计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与分布动态演进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