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叙事话语的形成、来源与逻辑
收藏 引用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3年 第1期9卷 4-14页
作者:贾绘泽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叙事话语作为党的理论叙事话语,既是中国话语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叙事话语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弗洛姆和马克思的自由之路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前沿》2023年 第6期12卷 2954-2960页
作者:梅鸿羽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弗洛姆,通过观察人逐步加深的个体化进程,发现了自由的双重属性,进而提出了他的逃避自由、爱的艺术等概念。弗洛姆的自由之路是一种心理层面上的革命。而马克思则立足现实的人对资本的本质进行批判,认为寻求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方道德和政治的内在张力及历史演变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 第3期 100-101页
作者:张昭 葛秀琴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从古希腊至近现代时期,围绕道德和政治间的不同关系、君主德性、道德与政体等相关理论构成的德性理论引发了诸多持续不断的争论。道德和政治及其关系理论上的一体化和现实中的分离危机。柏拉图在其著作当中构建了道德和政治相互融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方道德和政治的内在张力及历史演变——兼论德性政治的内在不足和逻辑困境
收藏 引用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 第5期 32-39页
作者:张昭 葛秀琴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600 
道德和政治的关系是西方德性理论内部构成中无法绕开的核心议题。古希腊至近代以来两者间的内在张力不断促使其关系形态发生演变。古希腊时期两者在其理论设计和现实生活方式中相互融合为一体化形态,两者间的内在张力、矛盾和冲突等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山西红色民歌的传承困境与弘扬路径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 第6期 85-88页
作者:杨颖慧 赵泽原 刘慧芳 薛宇文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山西红色民歌立足山西革命背景、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取材,在继承传统民间歌曲词调的基础上,借用方言俚语把党的英雄事迹、红色价值观浸润其中,成为革命时期党和人民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当代要大力弘扬山西红色民歌,就需要以红色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
收藏 引用
《延边党校学报》2023年 第3期39卷 10-13页
作者:行国通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美好生活是真善美相统一的生活样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足既定实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绘美好生活新蓝图。就理论内涵而言,新时代美好生活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统一的生活方式。就价值意蕴而言,新时代美好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撤侨题材电影的中国精神阐释与价值彰显
收藏 引用
《荆楚学刊》2023年 第4期24卷 33-37页
作者:赵丹丹 苏继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200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近年来,以我国真实撤侨事件为背景创作的撤侨题材电影不断进入大众视野,并取得了“叫好”与“叫座”的不俗成绩。分析其中的缘由,除了演员精湛的演技和主创团队精准的艺术表达之外,电影对中国精神的展示与表达更具有票房号召力。撤侨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探析
收藏 引用
《今传媒》2022年 第2期30卷 12-15页
作者:王佩 迟新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高校微信公众号具有受众的广泛性、风格的亲和性、内容的真实性、传播的即时性四大特征,其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传播、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功能,表现在有助于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宣传教育的感染力、提升宣传教育的吸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识形态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收藏 引用
《科学社会主义2020年 第2期 159-161页
作者:高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抗战语境下,《大公报》顺应战势发展,利用广告受众面广、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发挥广告宣传动员作用,在标题、广告语和插图中注入爱国主义诉求,进而力求把全民抗战意识介入大众日常生活,商业广告也因此具有政治经济的双重属性,可视为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互动融合发展
收藏 引用
《改革与战略》2019年 第12期35卷 82-89页
作者:陈燕妮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具有同等价值,二者互促共进。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坚实依托和必要前提,新型城镇化发展会带来"三农"巨变,乡村振兴也将成为助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有益补充,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新体制和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