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巴蜀画派促进会"
3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我对当代语境下新水墨的理解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6年 第12期 53-55页
作者:米金铭成都市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新水墨出现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撞击的必然结果,在一个社变革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关于新水墨的定义及其内涵、外延,围绕它的争论从未中断。新水墨与经典艺术迥异,打破了传统国画的"纯粹血缘",也不同于注重科学性、规律性的&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品牌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的价值体现——兼谈巴蜀画派建设世界文化品牌影响力的10年实践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20年 第7期 112-113页
作者:李杰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中华美网 
川渝两地都有很多不同文化构成,但又是巴蜀文脉同源传承的结果。在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性格禀赋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文化相同,地域相近,血脉相亲,共同为川渝地区的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注入鲜活的血液,提供不竭的源泉。同样在灿烂辉煌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蜀都古柏 汉风犹存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16年 第12期 8-9页
作者:冯天与四川巴蜀画派促进会 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冯天与作品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17年 第3期 90-91页
作者:冯天与四川巴蜀画派促进会 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会 书画院 
感言意在笔先,境随心转。情景交融,气韵生动。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注重神韵。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写这些景象的激情,使其作品情景交融,所创造的艺术灵境,富有生气,以诗一般的韵味,丰富的内涵引人入胜,既传达灵魂深处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联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16年 第12期 105-,104页
作者:杨宗鸿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作小记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21年 第9期 118-123页
作者:林峤中国书法家协会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四川省文化馆 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面对殚心劳作的《林峤汉砖佛造像》一书样稿,心情有些沉重,却又倍感欣慰。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年对佛造像艺术的学习、研究,终于画上了阶段性的句号,当然有几多春华秋实的惊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志才:画家应该描绘“自己的绘画”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20年 第4期 88-95页
作者:张敏 陈志才不详 四川省诗书画院 成都市美协 四川省美协 四川当代国画院 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二酉山房书画研究会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绘画如何推陈出新是永恒不变的时代命题,陈志才在花鸟画创作过程中,经历了从工笔到写意,再到如今探索各类题材、技法之间和谐关系的过程。任何创新的基础都是对传统的承接,而"承接"之后的更进一步,则体现为"融贯通&quo...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笔意无疆 万千景象--浅析当代新水墨画家米金铭的艺术观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23年 第3期 52-55页
作者:米金铭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版画家协会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四川巴蜀画派促进会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 
艺术家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心”,就是来自于脑。我想“心”是一个指向,它很重要但它不思考,思考的只可能是你的大脑。我从艺术创作中发现了诸多艺术门类相传的智慧与本能,明白不自知而已的道理,期盼从创作伊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韵之脉络(节选)
收藏 引用
《艺术沙龙》2014年 第3期 160-175页
作者:陈志才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创作研究院 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成都市工笔画会 
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在《南北宗论》中将柔韧性用线的画山石的披麻皴法及水寒渍染的画法归为南宗,代表人物有王维、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米芾、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石涛、八大山人、“四王”等,把刚硬性用线的斧劈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卷《驼峰航线》创作谈
收藏 引用
《青春期健康》2018年 第22期16卷 82-85页
作者:陈仕彬大道堂艺术馆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 巴蜀画派促进会 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 北京大学艺术资本协会 中国收藏家协会 
大约30年前,自己受于志学先生“冰雪山水”的启发,“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想开创新的画法画派,于是尝试创作了一批“冰川山水”.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曾专门去海螺沟写生采风,最后画成了长达50米的冰川山水长卷.长卷创作过程中尝试了各种技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