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8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三维两融一化”的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
收藏 引用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6期38卷 106-110页
作者:赵可恒 徐茵 彭伟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办学目标,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以“德、学、能”(三维)为基础,以“产教融合”“艺科融合”(两融)为途径,以国际化视野培养(一化)为导向,探索、形成了一种培养高质量的艺术设计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文科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例
收藏 引用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2期41卷 140-144页
作者:孟祥斌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在新文科教育战略实施背景下,以常州工学院为例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文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的思路及要求,针对本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策略、办学思路、专业培养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情况调查及分析——以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
收藏 引用
《品牌》2014年 第8期 166-166页
作者:屠姣皎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我国一直以来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行着一系列惠民政策,为高校的资助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今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也积极推进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真正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些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洞察人性 创意无界:广告人熊超的设计实践及其理念
收藏 引用
《装饰》2017年 第5期 70-77页
作者:黄德荃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当代人几乎生活在广告的海洋中,无论电台、电视、网络、户外……广告处处可见。随着传播媒体的飞速发展,广告的形式也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传递信息的宣传功能是无论何种形式的广告都必须具备的。为了有效传达信息,打动观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理工类院校艺术学院贫困生资助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收藏 引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 第24期1卷 75-76页
作者:方健 钱峰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在理工类院校中,艺术学院学生由于特殊的招考方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以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通过对近几年学院的资助数据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学生的困难生比例、学习成本及贫富差距等,探讨艺术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设计类高校与企业的创新合作平台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收藏 引用
《科技资讯》2016年 第15期14卷 150-151页
作者:周蓓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该文主要介绍了艺术设计类高校校企合作平台的现状,以及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在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对艺术设计类高校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有一定的展望,对校企合作平台的研究有一些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分段培养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推行“工作室制”为例
收藏 引用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年 第6期 94-99页
作者:邰杰 王岩松 祝小神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本文以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工艺美术)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衔接体系建设为主要案例,系统阐述了"工作室制"作为贯通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分段创新培养的衔接机制,指出了"工作室制"在解决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兼论常州工学院环境设计系“十三五”发展构想
收藏 引用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5期34卷 110-113页
作者:吴文治 秦佳 汪瑞霞 张新荣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210444 
文章梳理了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环境设计专业的显著特征与发展前景。通过对常州工学院环境设计系发展历程的回顾,提出"十三五"期间环境设计系的发展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找准专业发展定位,注重专业实践训练,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常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对策研究
收藏 引用
《丝网印刷》2024年 第7期 68-70页
作者:孙聪 赵阳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常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现状及开发模式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文化创意产业理论及营销理论为基础,提出针对常州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对策及发展模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像的故事:倪贻德的《孙月波肖像组画》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年 第6期 132-137页
作者:刘秋兰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32 
学界对倪贻德的研究多关注他在“决澜社”时期接受与融合写实技法方面的贡献,鲜少注意到他的情感生活与作品之间的关联。本文围绕倪贻德与孙月波的一段画中情缘,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情境分析法,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女性画像绘制过程中男性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