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广东东软学院"
440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移动云教学平台的学情数据分析实证研究——以独立学院《动态网站设计》课程为例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年 第S1期41卷 119-123页
作者:刘云鹏广东东软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际,切实开展真正的翻转课堂教学,将会开启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天地,每个教师都可以是自己课堂的大数据生产者。通过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开展云班课《动态网站设计》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并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教情与学情视角的数字媒体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改革探究
收藏 引用
《艺术家》2018年 第4期 28-29页
作者:彭利萍广东东软学院 
近年来,广东省乃至全国的高考艺术生逐渐减少,很多艺术类专业招生都不理想,不得不改变招生策略,而美术基础作为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之一,必定受到关注。本文以互动与兴趣教学为研究方法,从目前美术基础课程教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极限素描培养动画专业学生匠人精神的教学范式探索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 第21期 110-111页
作者:苏子崴 杨玉英广东东软学院 
高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影视动画还是游戏,都要求超高精的艺术图像,这使以往艺术高考式的模式化艺术基础适应不了市场的需求,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精雕细刻,让学生稳扎稳打积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资源转化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快报》2021年 第1期10卷 7-11页
作者:袁艳青广东东软学院广东 佛山 
建筑大师沙里宁曾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知道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转化,社会转型进程加快,各地区域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关键细节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课程思政”理念下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21年 第7期 267-270页
作者:林芳广东东软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广东佛山528225 
立德树人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教育工作者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育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发挥艺术课程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公共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导学互动”模式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年 第S1期41卷 50-54页
作者:何明慧 刘云鹏广东东软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近年来,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越来越多,互动型课堂也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热捧,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然而,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忽略教师引导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是行不通的,高校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数据时代基于3D数字艺术的设计素描课程前置教学探索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前沿》2021年 第2期10卷 308-313页
作者:雷雅琴广东东软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广东 佛山 
设计教育中3D技术的应用价值在知识创新、深度学习、虚拟实验、技能训练等方面优势显著。设计教育最基础的课程就是素描课程,置于前导的素描课程教学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其结果只会是被社会所抛弃。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教学创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旅融合视角下地域性旅游品牌形象设计探究
收藏 引用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年 第23期3卷 24-26页
作者:李欣儒广东东软学院广东佛山52822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文旅融合程度加深。从文旅融合视角探究地域性旅游品牌形象设计,旨在理解文旅融合内涵,把握设计原则,构建科学合理体系,增强文旅融合效果,推动地域性旅游业发展。应当突出地域性旅游品牌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5G网络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课堂教学的应用与研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年 第S1期41卷 14-17页
作者:谢峰广东东软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 
随着5G网络的到来,未来高等院校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中,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沉浸式课堂教学改革是改革的精髓所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主要是讲解书上的知识点和给学生们留一些例子,但是现在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以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飞鸟的当代隐喻——池颖红《空间物语》系列作品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0年 第11期 120-121页
作者:李笑影 李欣儒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广东东软学院 
池颖红,197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市,长于“寒地黑土”的她,自幼时起便对生命与自然有着极深的认识与感悟。她的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张力,带给观者强烈视觉冲击感的同时,又给人以她对于生命的思考与解读,为其画作增添了一抹活力与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