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杰斯敏·沃德《拾骨》的心象叙事
收藏 引用
《英语研究2024年 第1期 127-136页
作者:庞好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广东广州510420 
杰斯敏·沃德在《拾骨》里采用记忆象、遗觉象和想象等叙事策略,生动描写了黑人社区在抗击卡特里娜飓风期间的恩爱情仇,凸显了心象叙事的艺术魅力。首先,沃德从回忆式心象、迁移式心象和触发式心象显示了记忆象与人性演绎的内在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序列:脚本与故事的界面--戴维·赫尔曼的序列研究
收藏 引用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4期 105-112页
作者:宋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广东广州51042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420 
戴维·赫尔曼将脚本、序列与故事视为建构故事世界的叙事微观设计,探究了脚本如何通过激活序列接受者存储在大脑中的世界知识,提示序列接受者将序列阐释为故事,是一个脚本与故事的界面研究。赫尔曼不仅考察了脚本和叙事性的内在联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白人男孩曳步舞》探究比第笔下的文化混血张力与社会伦理反思
收藏 引用
《当代外国文学2023年 第3期44卷 43-50页
作者:庞好农 刘敏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 洛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美国小说家保罗·比第在长篇小说《白人男孩曳步舞》里从文化排斥、文化交融和文化异化的视角,描写了黑人社区文化混血张力与社会伦理反思的内在关联,揭示黑人在美国的生存窘境和人生追求。美国主流社会通过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和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剧经典的再现:“恐惑”视域下孟京辉改编话剧《等待戈多》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化与传播》2023年 第5期12卷 40-47页
作者:李永琪 杨俊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戏剧创作者。作为中国先锋戏剧的实验者,孟京辉执导的《等待戈多》因在舞台布景、角色安排及情节设计上别出心裁的构思而在众多改编版本中脱颖而出。《等待戈多》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隐喻认知机制与心理语言学研究发微
收藏 引用
《浙江外国语学学报》2023年 第6期 47-57页
作者:孙毅 张子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广东广州51042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隐喻研究现已基本实现认知转向,将隐喻从传统修辞学中平白无奇的修辞格提升为人类大脑的重要思维能力。学界亟须设计并开展大量心理语言学实验,实时观察人类在诉诸隐喻认知机制进行所思所想时大脑这一“黑匣子”的后台运作过程。本文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影共读:《先知》与《永恒》的多重互文性诠释
收藏 引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10期 132-136页
作者:董岩 常丽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广东广州510420 
在读图时代的当下,文学逐渐图像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诗歌艺术与电影艺术的跨界互动也日渐频繁。“互文性”理论为诗歌与电影的“共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研究发现,《先知》中的诗歌与电影《永恒》在主题的铺陈凸显、情节的助推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诗歌批评家?
收藏 引用
《原诗》2022年 第1期 337-358页
作者:何光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广州青年作家协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西安外事学院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 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与状元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现代汉语诗歌的迅速发展向批评家赋予了严峻的使命和责任,那就是批评家应该如何关注诗歌,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进行何种训练。当庸俗浅薄的诗歌盛行诗坛之时,批评家应该秉持的批评尺度,当在于坚持诗歌指向生命本身,指向一种个体的自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中国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收藏 引用
《中小学德育》2015年 第9期 7-10页
作者:刘建金 杨韶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战略研究院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和人格适应四个部分。这一理论对中国儿童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童年具有自身意义,不是成年生活的准备,应重视童年的本真价值;自我是健全人格的关键,应帮助儿童建立强大的自我;性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