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
95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视图:
排序: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策略
收藏 引用
《华夏教师》2024年 第10期 118-119页
作者:陈娟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实验学校 
本文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双减”政策的有效策略,差异化作业设计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渐进化作业设计帮助学生稳步提升学术水平,而趣味性作业设计则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这些策略共同作用,以期达到“双减”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索家校共育模式 提升协同育人效果
收藏 引用
《当代家庭教育》2024年 第5期 42-44页
作者:杨映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外国语实验中学 
目前,家校共育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认同,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家校合作也突显出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甚至是冲突,具体可分为思想意识差异型冲突、家校信任缺失型冲突、教育责任推诿型冲突。为此,应该通过建立健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名著阅读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
收藏 引用
《新教育(海南)》2024年 第1期 27-29页
作者:陈怡慧 娄红玉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 广东省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索名著阅读与真实生活建立联系的途径,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来拉近名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学生的名著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过程性学习中逐步提高发现问题、质疑探究、迁移应用等核心能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CSMS助力青年教师凝练教学风格的个案研究——以初中数学两个单元教学为例
收藏 引用
《教育信息技术》2024年 第7期 27-31页
作者:陈丽芳 何铭 刘永东广东省广州市长兴中学广东广州510650 广东省广州天省实验学校广东广州510380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70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可通过凝练其教学风格,并与优秀教师作比对,寻求发展方向。文章通过CSMS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获取两位优秀青年数学教师的单元教学分析报告,结合广东省珠三角初中数学常态课常模数据,从课堂艺术、交流互动、思维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作业设计路径探索
收藏 引用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年 第8期 6-8页
作者:叶颖茵广东省广州市天河中学猎德实验学校510627 
历史学科的单元作业指在单元教学理念下,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贯通单元主干知识,凸显单元中心思想,以历史情境为载体设计的学习任务,用以检测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课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关键问题解决的一轮复习备考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年 第45期 73-76页
作者:陈春芳 汤楚青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511455 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510120 
基于关键问题解决的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备考教学设计能有效避免碎片化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是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一轮复习备考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目标导航,探寻关键问题解决的起点;找准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为例
收藏 引用
《小学教学研究》2023年 第13期 46-48页
作者:卢君娥 卢玲 韩海澄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 广东省番禺中学附属学校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北新正华学校 
核心概念的理解是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化的一个抓手。概念教学的内容围绕核心概念展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核心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能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深度理解和迁移应用,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新媒体的中学语文交互性课堂教学
收藏 引用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1年 第7期 150-152页
作者:金桂琴广东省广州市第47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文章从新媒体视角,探讨了如何将新媒体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促使课堂教学模式由单向性向交互性转变,推动人机交互艺术的发展,使交互更加人性化,文学情节更加弹性化,师生教学过程更加体验化。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应用新媒体,应始终坚持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孤独之旅》的败笔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研究》2017年 第10期 17-19页
作者:汪洋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以优美的语言、古典的意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赢得了无数读者与文学评论者的称赞。但是,笔者以为,《孤独之旅》在艺术上存在败笔:情节处理简单草率,失去了艺术的真实性;情节发展概念化,沦为作者哲理散文《前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几乎无处不在的反讽——《祝福》反讽艺术浅析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研究》2017年 第11期 12-14页
作者:汪洋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祝福》中几乎无处不在的反讽主要体现在对封建礼教的反讽和对小说人物的反讽两个方面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