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挑战。广东省丰富的水土资源孕育了大量的生物物种,然而快速的城市扩张又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明确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以便在未来城市规划布局中更好地实施保护,缓解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空间分布格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基础,本文以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鸟类数据为基础,基于MaxEnt模型进行空间化(空间分辨率为100 m×100 m),通过识别热点地区,并与现有国土规划中三条管控线对比,识别保护空缺。本文主要有以下结果:(1)广东省建模鸟类共有13目45科173种,其空间丰富度格局主要呈三片区分布:(1)南岭片区;(2)粤东片区;(3)江门、阳江、云浮片区;(2)影响鸟类空间格局的环境因子在不同物种间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年均温度差等因素占主导地位;(3)保护鸟类与全部鸟类的热点地区分布相似,但空间上更为聚集,两者的空间重叠率达63.0%,主要分布于南岭片区、粤东片区;(4)留鸟类和迁徙鸟类的热点地区存在明显空间差异,重叠区域仅25.3%,留鸟类分布相对靠北而迁徙鸟类相对趋南;(5)鸟类热点分区统计对比中,与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叠率明显高于生态保护红线,极少量分布于城镇开发边界内部,全部鸟类、保护鸟类、留鸟类、迁徙鸟类均存在明显的保护空缺。本研究得到了精细尺度下鸟类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与保护空缺结果,为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内的生物多样性分区保护、管控政策实施提供了有效支撑,为广东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规划调整提供了有益参考。
摘要:黑水虻能够高效取食和消化富含营养物质的易腐有机废弃物,将其转化为昆虫蛋白和油脂,为评估黑水虻处置餐厨垃圾的效率和稳定性,通过研究黑水虻在食料环境中对酸、碱、盐、辣椒素等胁迫因子的耐受性水平,分析其在餐厨垃圾处置过程中的抗逆表现.结果显示:(1)强酸性(pH=3)环境对黑水虻生长发育有显著负面影响,整体表现为幼虫体重减轻、化蛹率降低且无法羽化,不能完成完整的生活史;而强碱性(pH=11)环境没有表现出负面影响,反而有利于幼虫的生长发育,表现为体重增加、活力增强,因此黑水虻对强酸和强碱的适应能力是不对称的;pH值在5-11之间的黑水虻化蛹率、羽化率、生物量积累和成活率的差异不显著;(2)盐浓度增加会导致黑水虻幼虫发育期延长,但在本研究中,6%的质量浓度条件下仍没有出现体重、化蛹率、羽化率及存活率的显著差异,显示出黑水虻对渗透压存在较好的适应机制;(3)辣度对黑水虻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对食料中的酸碱度、盐度及辣度整体上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作为动物媒介规模化处置餐厨垃圾,在具体工艺设计中应尽量调节餐厨垃圾至偏碱性、低盐度以提高效率、增加产量.
摘要:[目的]设计合成具有较强驱蚊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10-十一烯酰氯和3-(甲氨基)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1步反应成功制备10-十一烯酰氨基甲基丙酸乙酯,并经核磁及质谱表征验证其结构。参照GB 15193.3—2014方法进行毒性试验及按照GB/T 13917.9—2009方法进行室内和现场驱蚊试验。[结果]所述合成路线反应收率较高,10-十一烯酰氨基甲基丙酸乙酯的小鼠经口LD50>2000 mg/kg体质量,属于低毒。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有效保护时间(h)随着浓度(%)增加而延长,在质量分数为10%浓度下,其室内有效保护时间为(8.3±1.0)h。对照药驱蚊酯(IR3535)和避蚊胺(DEET)的有效保护时间分别为(6.0±0.8)、(5.8±1.0)h。10-十一烯酰氨基甲基丙酸乙酯现场有效保护时间为7~8 h(7、8 h的保护率分别为100.00%、92.13%)。对照药驱蚊酯和避蚊胺的有效保护时间分别为5~6 h(5、6 h的保护率分别为100.00%、90.11%)和5~6 h(5、6 h的保护率分别为100.00%、89.01%)。[结论]10-十一烯酰氨基甲基丙酸乙酯性质稳定,驱蚊效果好,使用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用于诊断水泡性口炎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通过RT-PCR分别扩增印第安纳型水泡性口炎病毒(VSV-IN)和新泽西型水泡性口炎病毒(VSVNJ)的G基因,然后将其连接到克隆载体pMD19-T上,构建质粒标准品pMD-VSV-IN-G和pMD-VSV-NJG。根据GenBank中VSV-IN和VSV-NJ的G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SYBR GreenⅠ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在拷贝数6.82~6.82×10^(8)copies/μL范围内,C;值与质粒拷贝数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pMD-VSV-IN-G标准曲线的R;值为0.99812,p MD-VSV-NJ-G标准曲线的R^(2)值为0.99748;检测其他病毒均无特异性扩增曲线,特异性良好。pMD-VSVIN-G的检测灵敏度为6.82 copies/μL,pMD-VSV-NJ-G的检测灵敏度也为6.82 copies/μL,是普通RTPCR方法的10倍。用该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VSV-IN和VSV-NJ各5份攻毒小鼠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普通RT-PCR检测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的建立对快速、灵敏鉴别诊断IN型和NJ型水泡性口炎病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摘要:环境解说是自然保护地实现自然保护与环境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地对解说资源的时空分布研究不足,且缺乏相应的实地调查方法,限制了解说系统的发展,难以满足公众对自然认知的需要,达不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开展解说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展示保护地的资源独特性和重要性。本文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苇海解说步道为例,总结了解说资源的6个选择标准,并对区域的解说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环境解说资源调查和解说系统构建提供方法借鉴。芦苇海解说步道共筛选得到195种解说资源,包括植物与菌类100种、动物62种、生态系统类型5种、地质与水文7种、天象与气候2种、文化资源19种。空间上,植物与菌类、动物和生态系统类解说资源主要分布于内侧步道,而文化类解说资源在外侧栈道分布更多;时间上,夏秋季解说资源数量最多,冬春季较少,且动植物与菌类解说资源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基于解说资源的属性、意义和分布特点,采用主旨式解说(thematic interpretation)方法设计了8条解说主旨,为解说内容的组织提供参考。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