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广东财经大学80后文学与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80后的“刻奇”与反“刻奇”
收藏 引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4期35卷 17-20页
作者:王文捷广东财经大学80后90后文学与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 
作为艺术与生活领域某种别有意味的心理意识,"刻奇"对于当下批评家甚至普通大众而言早不陌生。"刻奇"(Kitsch)在19世纪德国的原义,是指人们保存一些本无甚价值的垃圾破烂,如一块石头、一片羽毛作为一生中某个事件的纪念,一个原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微电影与80后的体验时代
收藏 引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4期35卷 20-22页
作者:王燕子广东财经大学80后90后文学与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 
80后原是社会学范畴内的代际称呼。但是,将80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联系起来,80后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代际称呼,它代表着一类人群,他们是见证并推动体验时代发展的一群人。这些人并不严格符合80后的年龄标准,一定出生于1980年1月1日到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偶像诞生”:从80后文学到网络的艺术消费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14年 第2期 16-19页
作者:江冰 蔡怡圆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80后文学与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 
一、80后文学与“偶像”形影相随 在当代社会的商业化语境下,原本被指用土木雕塑神像的“偶像”被扩大了词义范围、并最终失去其本意,指称为一个群体的崇拜对象.我们的时代刚刚把政治偶像请下了神坛,另一类偶像却匆匆登场——尽管他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第二媒介时代的青少年观影行为分析——以微电影为例
收藏 引用
《青年探索》2015年 第4期 11-15页
作者:王燕子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80后文学与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 
第二媒介时代的传播方式是立体型、网络化的传播方式。生活于第二媒介时代的青少年,具有网络原住民的自由特性,主要表现为一种以自我体验为中心的消费心态,在这种心态之下,他们的观影行为不再满足于得到某种艺术教益,更多的是作为多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们应当面对的事实
收藏 引用
《网络文学评论》2019年 第2期 1-2页
作者:江冰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 中国小说学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 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财经大学80后文学与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 
广州塔与新中轴线东塔西塔隔江而望,东塔的K11奢华时尚。如此环境中展示艺术装置《神话》恰如其分,时光隧道,如梦如幻,仿佛当代的庄周梦蝴蝶。我伫立良久,瞬间感到恍惚。当那个男子循环往复地变换面具时,我开始质疑肉体存在。时间是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