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广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双靶点抗肿瘤肽RGDSY-CTTHWGFTLC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收藏 引用
《肿瘤防治研究》2014年 第6期41卷 531-535页
作者:黄榕权 龙捷 张雅洁广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广州510182 
目的设计合成CTTHWGFTLC(简称CTT)的衍生肽RGDSY-CTTHWGFTLC(简称RGDSY-CTT),以期获得更优的水溶性、活性和抗肿瘤能力。方法 (1)自行设计RGDSY-CTT肽,化学合成(公司合成),并合成CTT(阳性对照)、STT(即STTHWGFTLS,阴性对照),质谱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混合教学"在留学生病理学教学中的尝试
收藏 引用
《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 第6期 106-107页
作者:唐锡萍 龙捷 邓广斐 方茅广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广东 广州 510000 广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广东 广州 510000 广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广东 广州 510000 广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广东 广州 510000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翻转课堂,是由Wesley Baker J提出的课堂翻转运动,颠覆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病理学微课制作与应用——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年 第6期33卷 698-700,705页
作者:张绘宇 田秀梅 陶黎阳广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广州511436 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广州511436 
文章以动脉粥样硬化微课为例,介绍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包括脚本的撰写、拍摄前准备、拍摄过程及后期制作,以及该微课的应用及效果,以期为后续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收藏 引用
《基础医学教育》2020年 第2期22卷 143-146页
作者:张绘宇 陶黎阳 黄榕权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已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从混合式教学设计、网络资源开发、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对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究。精炼生动的微课资源是混合式教学成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siRNA介导的eIF3b基因沉默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侵袭和迁移
收藏 引用
《现代肿瘤医学》2021年 第2期29卷 201-205页
作者:李延辉 方茅 谢敏如 夏明汗东莞市石碣医院病理科广东东莞523290 广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广东广州511483 广州市暨南大学附属一院病理科广东广州510000 
目的:探讨siRNA介导的eIF3b基因沉默对乳腺癌细胞MCF-7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eIF3b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片段,脂质体介导转染入乳腺癌细胞株MCF-7,转染分3个组:I组(空白对照组)、II组(转染非特异性对照组)和III组(转染e...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运用雨课堂在机能实验学中实施高效精准互动混合式教学
收藏 引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年 第24期31卷 3781-3783页
作者:涂永生 许小洋 章喜明 马宁芳 李建华 王红艳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511436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机能实验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1436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1436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511436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511436 
目的:课前督促学生预习,精准掌握预习情况和指导学生预习;课中高效精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高效精准互动教学;课后高效精确分析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设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机能实验教学中,运用雨课堂构建了"课前—课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