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师公面具艺术拍摄与民俗影像数据库建设探索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18年 第2期 105-108页
作者:林安宁 唐培旭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平果县师公面具艺术拍摄,是民俗活动影像记录,也是师公唱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时、地利、人和是大型民俗影像记录伦理的最高境界。民俗影像记录中,拍摄团队要有风险防范意识。民俗影像数据库建设工作的推进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最重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析现代主义艺术“审美疲惫”生成原因——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大众审美谈起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1期26卷 61-64页
作者:简圣宇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在国内大众对现代主义艺术进行审美时,常会发生"审美疲惫"心理现象。而这就与显现于审美过程中的审美震撼力是否能够转化为艺术魅力有关。因此有必要对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艺术特性与审美大众的期待心理的互联互动历程进行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行为艺术在中国遭受拒斥原因之分析
收藏 引用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 第1期19卷 27-28页
作者:简圣宇 何玉艳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行为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该在艺术史上处于重要地位,然而当它登陆中国之后,却遭到了高雅艺术审美和通俗大众审美的双重拒斥。这一现象,与其“表现的失当”和“过度的解构”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行为艺术自身传达机制的严重偏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谈艺术解读中的“辩证生命还原”——从顾城的诗《弧线》说起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1期26卷 56-60页
作者:江业国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要领略艺术内在的生命力和魅力,方法之一就是必须对艺术实行"辩证的生命还原",即以人性的追问和反思为核心,以艺术中对生命活动的描写和表现作为艺术解读的对象,既重视其个别具体性,更注重其运动变化的辩证性,从艺术与人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情调”:现代主义艺术魅力的彰显形态
收藏 引用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 第3期18卷 34-36页
作者:简圣宇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审美情调”是在对现代主义艺术进行鉴赏时经常会发生的现象。对此,应该重视客体的色彩、形状特征,以及主体的“回忆-联想”机制,因为正是两者之间的互联互动,使审美震撼力转化为艺术魅力,从而让“审美情调”得以缘发出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赵执信的诗学理论及创作实践
收藏 引用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 第10期19卷 126-128页
作者:王淙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南宁530001 
赵执信是清初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王渔洋的“神韵说”持着不同的见解。提出:诗之中要有人在;诗之外要有事在;文以意为主,以语言为役;艺术风格应“从其所近”,自由选择;奖掖后进,必须选拔真才,不能借此结成宗派。赵执信在自己的诗歌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新世纪的杂文创作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3期25卷 79-82页
作者:吴隐林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新世纪之初的杂文创作呈现三种流向:一种是以老一辈杂文作家为主体的,兼有一些著名作家、报刊编辑组成的,用传统手法写作的传统严肃杂文;一种是以青年作者为主体的时尚的世俗化的杂文;一种是广大群众都能参与写作的现代的网络杂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汉卿婚恋剧对唐传奇爱情故事的突破
收藏 引用
《邢台学院学报》2005年 第4期20卷 44-46页
作者:吕丽梅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在唐传奇和关汉卿的杂剧中,爱情题材的作品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艺术成就上具有代表意义,如果对二者进行一番比较,则可以看出关汉卿婚恋剧对唐传奇的种种突破。而这些种种突破又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分不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唐代寻人不遇诗
收藏 引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 第1期21卷 30-33页
作者:梁德林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寻人不遇题诗留言或作诗寄赠是唐人的一种习惯。现存唐代寻人不遇诗中,被寻访者多为道士、僧人、隐者。宣扬佛道思想、表现隐逸情趣,表达景仰之情及叙说友情,是唐代寻人不遇诗最突出的主题。寻人不遇诗常有令人叫绝的奇思妙想,也有丰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白居易与李商隐诗的感伤特质比较
收藏 引用
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 第3期 138-140页
作者:张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中、晚唐诗坛的白居易与李商隐在性情上都多情善感 ,创作中多感伤意味 ,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二者在表现手法、内容以及排解感伤的的方法上 ,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了在中、晚唐时代背景下 ,文人境遇的变化和艺术表现方法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