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民族解放与个体生存:抗战时期王鲁彦的桂林生涯及其文学创作转变
收藏 引用
桂学研究2024年 第1期 184-200页
作者:宋珞宇 蓝善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 
抗战爆发后,王鲁彦始终坚持文化抗战,追求民族解放。到桂林后,他做了很多关于抗战宣传的工作,创办《文艺杂志》便是其中一项。《文艺杂志》的创办是他结合时代政治语境,依据自身经济状况,思索文化现实情形下做出的选择。期刊创刊后多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国时期出版业练习生制度述论
收藏 引用
《编辑之友》2023年 第12期 77-83页
作者:曾建辉 秦雅婕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民国时期,出版业普遍施行练习生制度。练习生制度根植于中国传统学徒制的历史土壤,留存着鲜明的本土特色,并随着西方职业教育学和科学管理法的引进,吸收其中的先进理念和要素后不断得以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职业教育模式。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淡”范畴的哲学根基探析
收藏 引用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5期43卷 101-111页
作者:周斌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 
“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深受传统哲学的浸染。道家对“淡”范畴的哲学滋养贡献最大,老子、庄子、葛洪等人都曾直接言及“淡”,对“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和建构,滋养了以“淡”为美的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民族的乡土书写与灵魂再造--以骏马奖获奖散文集《被风吹过的村庄》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桂学研究2023年 第1期 164-175页
作者:蓝善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散文集《被风吹过的村庄》以纯粹的民族化叙事笔触对毛南族历史文化及其山乡故土进行叙写,试图重构毛南族群的“想象共同体”。其散文着意于毛南族乡村社会结构和乡土生态的艺术表现,关注苦难的纾解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新时期以来广西壮剧的地域文化元素
收藏 引用
《玉林师范学学报》2023年 第2期44卷 50-53页
作者:鹿义霞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 
广西壮剧融汇着八桂大地的风土民情,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域特色。新时期以来,壮剧不断向深度、广度、高度、厚度等方面掘进,积极延展题材空间,不断更新戏曲观念,切实提升舞台艺术,但仍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质。其中凝结着丰富的山水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生产生活时空的小群体内艺术性交际与苗族坡会传承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1年 第6期163卷 118-129页
作者:龙晓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 
阿默思将民俗定义为"小群体内的艺术性交际",从交际过程和行为角度强调面对面才能实现对民俗的建构与理解,其定义被认为推进了将民俗视为行为的研究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坡会基于生产生活时空以艺术性交际的方式传承,纳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仪式性到展示性:广西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的文化变迁--兼论融水苗族坡会群的传承与发展
收藏 引用
桂学研究2022年 第1期 214-225页
作者:刘世文 赵蕊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东南大学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 广西师范大学 
媒介环境学派将媒介技术看作“隐形的环境”,旨在探究媒介与人、社会、文化的关系。媒介环境变迁对坡会群产生深刻影响,形成于口语时代的早期坡会,是一种带有仪式性和膜拜价值的原始民俗艺术形式。电子媒介时代的融水苗族坡会受媒介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40年文协座谈会与大后方文学观念变迁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2021年 第1期 152-160页
作者:蓝善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 
在1940年举办的"一九四一年文学趋向的展望"等座谈会上,文协作家对战时的一些文艺创作及其理念进行了讨论和反思。其一,文艺自身的艺术追求与作为战时宣传武器的有限性获得了一定的共识。其二,经过文艺创作的实践,抗战文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为乎来哉——论田汉话剧《秋声赋》之“秋声”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21年 第6期 177-183页
作者:相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 
抗日战争时期,侨寓广西桂林的田汉以湘北战事期间的桂林为背景,知识分子的家庭与恋爱生活为主题,从自然风景、情感生活、抗战革命三个层次赋予"秋声"新的意义,创作出中国抗战文学史上重要的话剧作品《秋声赋》。这部话剧以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圩场文化对市民生活情趣与审美意趣的建构及其价值--以桂林“六合圩”为对象的考察
收藏 引用
桂学研究2020年 第1期 256-270页
作者:刘世文 陈月莲 李小龙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东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 
桂林六合圩圩场发展至今已近百年,是桂林普通市民物资流通与传统社交方式的缩影。圩场既是物质交易场所,提供生活基本需求物,又是圩民的精神和文化交流空间,体现普通百姓的生活情趣;在六合圩长演不衰的彩调戏曲剧极具世俗性和审美张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