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 221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宋诗: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 第4期 166-171页
作者:张仲谋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221009 
本文从诗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宋诗”。认为“宋诗”作为一种与“唐诗”相对的诗学范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宋诗的艺术追求,就是以字面、音节、句法、结构等诗学要素为手段,藉以呈现宋人挺然不群的人格意志,力反庸俗乡愿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觉与人的生存
收藏 引用
《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 第5期 74-76页
作者:朱存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221009 
编者按 视觉文化既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渐臻成熟的文化研究。由于视觉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领域 ,涉及到哲学、美学、文艺学、艺术史论、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历史、技术、传播等多种学科 ,所以视觉文化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领导艺术中的激励机制
收藏 引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2期37卷 31-34页
作者:孙万松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徐州221009 
本文从人的主体需要出发,论述了激励机制产生运用的基础;统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激励方式;通过对领导的科学含义的剖析说明澈励机制在领导艺术中的突出地位,从现代管理学、行政学的角度统阐述了领导应如何运用激励机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作家修养论
收藏 引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 第1期 14-16页
作者:吴建民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徐州221009 
古代作家修养论包括作家的精神修养和艺术修养两个理论层面,精神修养与作品的思想价值密切相关,主要有“德”、“志”、“胸襟”等范畴;艺术修养与作品的审美价值密切相关,主要有“才”、“学”、“识”等范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古典文学教学的美育特质
收藏 引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3期 85-86页
作者:吴建民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徐州221009 
本文认为,古典文学教学具有十分突出的美育特质,主要表现在作品内容、艺术成就、作家品格等方面。通过古典文学教学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是古典文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作家论
收藏 引用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 第4期23卷 26-29页
作者:吴建民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徐州221009 
古代作家论包括作家精神修养论、艺术修养论和生理条件论三个理论层面,生理条件是创作的基础,精神、艺术修养是创作的关键。古代作家论具有理论深刻、统全面、民族特色鲜明等特点,对于现代作家理论的完善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冰心与台湾当代女性散文
收藏 引用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 第3期23卷 46-50页
作者:方忠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徐州221009 
作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对台湾当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台湾女性散文家,这种影响至为明显。其“爱的哲学”是50年代以降台湾众多女作家创作的共同主题;其典雅清丽、委婉温柔的艺术风格,台湾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接受主体的心理定势
收藏 引用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 第2期27卷 79-83页
作者:王烟生徐州师范大学 中文系江苏徐州221009 
定势是指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它影响或决定继起的心理活动。接受主体的心理定势包括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审美经验、气质性格、性别年龄、职业等,它在艺术接受中的作用主要是确立趣味方向,自立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漂泊灵魂的安身之所——从徐訏小说看其人
收藏 引用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 第1期26卷 147-150页
作者:王荣国徐州师范大学 中文系,江苏 徐州 221009 
徐訏的小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不同时期的人生哲理体验。纵观他一生的小说创作历程,可从其个人遭际、现实环境、复杂性格三方面透视其作品的“内向性”。徐訏是一个爱国作家,面对现实的无奈,他将一颗企羡于真、善、美的痴心沉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传播的当代性与大众传媒
收藏 引用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 第4期16卷 127-129页
作者:薛萍 陈娟徐州师范大学校报 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221009 
本文从大众传媒对人们当下生存状态、文化状态产生的新特征着手 ,分析了大众传媒引发的艺术传播模式的转换 ,指出了艺术的传播受大众传媒变化的深刻影响、制约 ,强调了艺术与大众传媒之间的互动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