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成都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98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滥用媒介话语权造成网络暴力现象的影响研究——以“三只松鼠模特妆容惹争议”事件为例
收藏 引用
新闻研究导刊》2023年 第4期14卷 107-109页
作者:吴双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传统主流媒体的媒介话语产生了一定影响,也给更多群体带来了更多发声的机会。新媒体平台应用的开发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的快速普及,极大地拓展了网民的表达空间。当前,网民的意见得到了展示,人人都有机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藏戏的动力机制与“回环”式结构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7年 第6期 80-87,F0003页
作者:袁联波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传统藏戏中推动戏剧发展的力量既有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内动力",也有来自于外部的援助力量,即"外助力"。传统藏戏大多描写了矛盾发生(入世)、矛盾暂断(放逐)、矛盾解决(回归)三段内容,形成了一种"回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儒家文化的有限表达和反思——浅论电影《白鹿原》对小说的改编
收藏 引用
《今古文创》2023年 第38期 89-91页
作者:李子惠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97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由于篇幅较长、人物众多,改编成影视剧的难度可想而知。王全安执导的电影《白鹿原》把原著中白家和鹿家的人物关系加以简化,将叙事重心放在黑娃和田小娥的爱情故事上,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和批评。电影缺点众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曹禺戏剧序跋的“对话性”及其演变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21年 第1期 28-36页
作者:袁联波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序跋是作家与批评界间建立有效对话机制的重要载体,是思想与精神的交流,而非简单的自我陈述或事件性记录。序跋写作具有三重自我,即叙述自我、创作自我与批评自我。批评自我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思想与理性意识,创作自我需重建交织着许多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文心雕龙·物色》的主体间性
收藏 引用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 第4期43卷 45-49页
作者:周悦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文心雕龙·物色》中创作主体与自然处于一种和谐交融的状态,从而构建起文学活动中主体间的和谐关系和浑融一体的审美境界。《物色》篇展现的创作动机、写作过程以及语言运用中情、物、辞三者的交互关系与主体间性理论一样,在整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域文化学视角下的文学问题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1年 第11期 123-125页
作者:邓经武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地域文学研究的相关概念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冲击,引发了各国各民族对自我族群身份的重新确认和对本土文化的坚守张扬。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学开始自觉地展示本土特征。追求个性风格的艺术创新指向,述说独特人生感悟的"地域体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地域书写与种族代言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2年 第6期 93-96页
作者:邓经武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以人类学为知识背景的地域性文化形态的书写,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一种突出现象。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近百年来的生存状况和当下困境,小说在地域书写上展示出特有的艺术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众媒介当代艺术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困境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3期43卷 80-86页
作者:谭小荷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都610041 
高争议度和高关注度并存于当代艺术中,而"大众—艺术—媒介"之间的张力也内在于大众媒体的当代艺术报道中。"当代艺术"报道因当代艺术本身的特质和争议性,用泛泛的新闻价值、新闻规范和新闻道德标准去约束和要求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化转型生态化成长社会化演进——2022年中国电视产业经营年度报告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23年 第2期 9-13页
作者:刘茜 段婷婷 周颖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22年,电视产业融合发展走向深入,呈现出数字化转型、生态化成长、社会化演进的特征。跨屏多终端收视行为带来媒介用户时间再分配,推动广告营销市场再布局与内容业态再革新。电视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变革,以变应变。传统广电布局网络视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节奏揭秘:杜威艺术审美本体特性论的生态内涵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2期38卷 76-81页
作者:曾永成 艾莲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都610106 
杜威从人作为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这一生态主题出发考察艺术审美性质,揭示出"一个经验"以其鲜明的生成性内涵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并进而从经验的内在机制揭示出形式所直接产生的表现性和情感性,然后还在自然和生命的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