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成都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98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学抗战的艺术呈现--论西南联大抗战文学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 第5期 192-198页
作者:李光荣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四川成都610041 
在抗日战争中,西南联大作家从寻找抗战力量开始,到描写抗日战斗,直至亲身上战场感受战争,最后对战争进行了人本思考,其作品具有与一般抗战文学不同的特点。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作品的艺术色彩,西南联大文学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抒写抗战内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在文化传播中生成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4期 95-99页
作者:隋少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传统美学抽象、封闭、单一论域的研究范式已无法对消费文化形态中艺术多样化生存选择做出阐释。当代文化的审美转型要求我们从传播的视角思考审视人类文化中的艺术现象,建构一种超越自律与他律、精神与物质二元对立的新的“艺术—社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藏戏的时空结构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 第8期37卷 138-141页
作者:袁联波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16 
佛教观念极大地拓展了藏民族的时空观念,使藏戏形成了独特的时空结构。传统藏戏时空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时空逻辑、时空构架、时空结构等方面。佛教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强调体验的主观时间观念,三界之间"互相贯通"的空间观念,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表现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7期31卷 155-160页
作者:袁联波 穆兰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由于对"人"的重新肯定和张扬,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具有浓郁的"表现性"色彩。在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民族写意艺术精神同表现主义戏剧的表现性特质相互修正、交汇融合,内化于戏剧艺术创作之中。表现主义在当代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凉山彝族三角包设计因子提取及设计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3年 第4期 47-54页
作者:倪泰乐 王香迎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以图案学理论为基础,提取凉山彝族三角包中的设计因子,并将其转化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以达到彝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传承发展目的。通过文献阅读搜集凉山彝族三角包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将图案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年泰国影视热播的文化艺术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 第3期 174-179页
作者:刘云春 刘波维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 
泰国影视尤其是泰国电视剧近几年正以超越韩剧之势走俏中国大陆,不但在网络上传播火爆,在各电视频道也收视不菲。泰国青年影视明星也开始受到中国影迷的喜爱和追捧。泰国影视热播主要得益于与中国同根同源的地缘文化,除独特的泰王国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族喃字史歌集》中的音义型喃字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6期50卷 23-31页
作者:刘兴均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喃字是仿汉字而造的民族古文字,或直接借用汉字来记录京族语言中的单词,或借用汉字的字形构件自创组合新的字。在自创组合字中,有一种字是以一个汉字的形体记录京族语词的音,用另一个汉字直接显示该组合字所要记录的义。可称之为音义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川剧名家蓝光临访谈录——《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蓝光临篇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2年 第1期 16-18页
作者:万平 马丽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成都市川剧院 
此系对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蓝光临的采访,内容涉及蓝先生的从艺经历,赴苏州、上海、法国教学、交流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川剧吐火、变脸绝技的历史传承与器材改进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0年 第2期 111-114页
作者:万平 蔡少波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成都市川剧院 
川剧是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四川人文精神的集中缩影。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川剧的渊源、发展,传统剧目的鉴定梳理.老一辈川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艺术经验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探索,实迹颇丰,著述卓然。而对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视野里的湖湘文化与蜀文化比较——以湘、蜀两地作家创作为例
收藏 引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1期27卷 28-33页
作者:贾剑秋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湖湘文化与蜀文化发育、生长于相类的文化生态中,文化结构形态、艺术传统和文化精神有较大的共性。又因环境条件和历史传承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湘、蜀两地作家的创作充分反映了这种文化影响的异同性。共性——言志抒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