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
50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纤维结构材料方面的研究(英文)
收藏 引用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年 第6期19卷 60-69页
作者:施南.拉玛克里 盛怀民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与制造系 
现代复合材料工艺中,广泛使用人造玻璃、碳基、Aramid纤维结构作为增强功能材料。伴随先进纤维结构的出现,以纤维结构为加强基的复合材料,在航空、医疗、保健、电子、土木、化工以及海岸工程中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本文首先综述各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方凿圆枘”或“量体裁衣”——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卓越设计体系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1年 第4期 42-45页
作者:何培斌 李登钰(译) 顾大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新加坡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南京210096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为例,概述了在研究型大学中设计师资建设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教职的3种聘任轨道,以及这些轨道如何帮助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聘任和培养不同的人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气候适应与舒适性的零能耗建筑被动式设计 以新加坡国立大学零能耗教学楼为例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9年 第4期62卷 112-119页
作者:赵秀玲 刘少瑜 王轩轩苏州大学建筑系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 
零能耗建筑是最具能效策略挑战性的设计。文章从零能耗建筑的定义和概念要素出发,以新加坡国立大学零能耗教学楼设计为例,基于被动式设计,从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舒适度设定与使用者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筑内开敞空间舒适度实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设计研究”在当代建筑教育学中的发展与应用——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学院、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师》2019年 第2期 80-88页
作者:蒋博雅 刘少瑜 刘昇阳 陈天一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本文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学院、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四所国际知名建筑学院的教学案例为例,通过分析各院校的“设计研究”这一典型范式,提出在当代建筑学教育中对学生研究性思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不确定损失、管理者声誉以及纯利他的邻避补偿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5年 第1期45卷 144-159页
作者:余刘凯 郑君君 夏正伟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太物流研究所新加坡117579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信息中心武汉430072 
有效应对邻避效应是新时代社会治理与民主制度建设的紧迫议题,补偿作为消除负外部性与调节利益失衡的有效手段,是邻避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考虑居民心理损失的不确定性与管理者声誉波动,提出基于利益共享机制的邻避补偿策略.通过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环境性能导向的寒冷地区商业建筑入口外部形式设计
收藏 引用
《重庆大学学报》2025年 第1期48卷 54-65页
作者:任蕾 曲冠华 刘刚 原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天津大学天津市建筑物理环境与生态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新加坡117566 
商业建筑入口冷风的高渗透量对建筑运行能耗和人员热舒适造成了极大影响。为提升入口抵抗冷风渗透的性能,文中分析了寒冷地区商业建筑4种典型入口外部形式,并基于FLUENT平台的CFD数值模拟,对各类入口进行多风向的冬季风环境仿真计算。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直线增程系统匹配建模与负荷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25年 第1期16卷 97-106页
作者:张志远 魏铄鉴 马煜国 冯慧华 贾博儒 帅石金 何洪文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100081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117575新加坡 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直线增程系统是自由活塞发动机与直线电机直接耦合而成的新型高效、高功率密度能量转换系统,为了合理匹配系统电磁负荷,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性,该文研究了相应设计参数下系统稳定运行负荷极限,确定了不同电磁负荷下系统运行特性。利用MATLA...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智技术驱动的建筑多维文化剖析与保护
收藏 引用
《当代建筑》2025年 第1期 180-183页
作者:薛璇 张瑞君 曹世杰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在城市化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成为国内外学界热议的焦点,也是城市更新重点关注对象。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保护策略与技术,忽视了对被保护对象的文化内涵(如艺术)的剖析。同时,传统定性研究方法往往依赖人类直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CLM4.5模式模拟安徽省淮南山地森林陆气交换过程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2025年 第1期49卷 23-37页
作者:戴秋丹 郭振海 王龙欢 孙向明 谢正辉 孙菽芬 肖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北京100029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11841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北京100029 
基于2010~2019年ERA5单层再分析资料,结合安徽省淮南森林观测站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的大气边界层塔(PBL塔)观测资料,驱动陆面模式CLM4.5(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5),模拟了淮南山地森林下垫面上的陆面过程,并比较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体适宜温度智能调温交联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调控
收藏 引用
《高分子学报》2025年 第2期56卷 331-341页
作者:李昕 王杰 张群 王娇娜 王锐 张秀芹 刘小钢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纺织纳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学院新加坡117543 渤化易采(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300450 
以聚乙二醇(PEG)为软段,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硬段,三聚氰胺为交联剂,制备出交联聚氨酯(CLPU),研究了不同PEG分子量对其相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LPU的焓值和相变温度随PEG分子量的改变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以PEG2000为原料制备的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