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疆古代生活史》导论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 第2期 254-263页
作者:薛宗正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本文为新疆古代社会生活史这一专题研究而作。文中简略介绍了与该研究相关的新疆自然地理风貌、生态环境,历史上众多民族的分布、融合,新疆与内地的联系及内地对新疆的管辖、统治这几方面的情况;介绍了该研究可以运用的文献资料、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国前乌鲁木齐秦腔艺术的发展
收藏 引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2期40卷 68-73页
作者:买玉华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秦腔于19世纪由陕西传入新疆,并且十分盛行,当时在迪化的秦腔艺人成立了"新盛班"。民国六年(1917年),陕西、山西、甘肃三会馆联合将流入新疆的三地秦腔艺人组织成"三合班"。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天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乌鲁木齐秦腔艺术的发展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10卷 10-15页
作者:买玉华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同时秦腔也是在新疆流行历史最久的剧种之一,与河北梆子、京剧并称新疆的三大戏。自清代传入迪化(今乌鲁木齐)后,秦腔剧团(班社)数量众多、观众基础雄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国时期乌鲁木齐秦腔艺术的发展
收藏 引用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3期26卷 119-124页
作者:买玉华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秦腔是在新疆流行历史较久的剧种之一,解放前与河北梆子、京剧并称新疆的三大戏。自传入迪化(今乌鲁木齐)后,秦腔即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获得了巨大发展。民国时期秦腔艺术在迪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程:"三合班"成立后秦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维吾尔族的族源及其形成过程(一)——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十一
收藏 引用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 第2期30卷 34-44页
作者:李树辉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及东部天山地区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游牧型经济向农耕型经济的转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形式的消失,15世纪前东部地区居民的回鹘化、西部地区居民的突厥化及全民伊斯兰化进程的完成和语言文字的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维吾尔族的族源及其形成过程(二):下——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十一
收藏 引用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 第1期31卷 40-45页
作者:李树辉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及东部天山地区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游牧型经济向农耕型经济的转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形式的消失,15世纪前东部地区居民的回鹘化、西部地区居民的突厥化及全民伊斯兰化进程的完成和语言文字的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维吾尔族的族源及其形成过程(二):上——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十一
收藏 引用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 第5期30卷 42-44页
作者:李树辉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及东部天山地区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游牧型经济向农耕型经济的转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形式的消失,15世纪前东部地区居民的回鹘化、西部地区居民的突厥化及全民伊斯兰化进程的完成和语言文字的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