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丝绸之路与北魏平城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1期36卷 139-150页
作者:王银田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西汉时鲜卑与草原丝路已有接触,东汉魏晋以后,鲜卑尽据匈奴故地,占有草原丝路亚洲部分的大部,建都平城后,拓跋鲜卑逐步扩张,长期拥塞的绿洲丝路重开,西域、海东诸国与北魏的使节、僧人频繁往来,相关遗存也在平城一带出现,如金银器、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明末清初杭州地区通俗小说的创作与刊刻特征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3期28卷 122-127页
作者:程国赋 胡海义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明末清初杭州的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数量上,刊刻趋于衰落,但创作出现繁荣;在质量上,创作与刊刻都注重走精品路线:书坊主注重插图精美,刊刻精准,态度严谨,评点认真、精细。小说作家注重对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注重对小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家美学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5期27卷 115-119页
作者:刘绍瑾 石了英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近年来学界对"新道家"的呼吁和境内外的"道家热"现象彰显了老庄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以"艺术精神"来概括道家美学的精神实质是20世纪道家美学研究收取的一颗硕果。"老庄艺术精神"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英话语的另类言说——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间立场”与“民间价值”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2期33卷 78-86页
作者:宋剑华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民间立场"与"民间价值"作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个标志,先后经历了"平民文学"、"大众文学"与"工农兵文学"等概念转换。然而现代精英作家头脑中的"民间"意识,其本质上仍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学人之诗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3期31卷 16-24页
作者:宁夏江 魏中林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学人之诗"有两重意义,本意是指学人所创作的诗歌,派生意是指不是学人所作但具有学人之诗风格和特征的诗歌。学人之诗体现出学术意识和学术精神,在诗歌创作中引进了学术研究的方法,常以专门之学入诗,具有质实沉厚的风格。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画的“写”
收藏 引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4期18卷 84-94页
作者:邓乔彬 李杰荣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中国画"曰写而不曰画",是基于"写"的抒情性和书法意识,这是文人审美趣味渗透到绘画的表现。"写"有"置物"和"输心"之义,"置物"即由此器传之彼器,"输心"即情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韵考论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2010年 第6期25卷 18-21页
作者:曾肖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谢赫首标的"气韵生动"是古代文学艺术的标准之一,气韵成为美学的中心范畴。气韵强调韵味,气运强调运数,两者并不等同";气韵生动"作为评价标准,其出现与意义的开拓,都离不开"传神论"的发展。气韵产生的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艺术中的深层研究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 第6期23卷 78-83页
作者:董岭 戴薇暨南大学文学院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本文主要从艺术功能研究的角度出发 ,对当前艺术研究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全文分三部分 ,分别针对无意识、意义及结构分析等问题进行讨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经典化的游离——从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经典化谈起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2020年 第3期 137-144页
作者:蔡杨淇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在不同历史时期,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经典化在学界主流文学经典视域下的批评和阐释中,以及大众读者的接受中都出现过游离的状况。实际上,这些经典化的游离现象在中国当代文学场域中很普遍,其生成原因一方面与特定社会意识形态或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代中西交通海路超越陆路问题新论
收藏 引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1期42卷 112-118页
作者:刘永连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早在武则天时期,海路的作用和地位就已超越陆路,主要表现在:(1)这一时期中、印之间航海已很发达,南中国海到波斯湾也多直航,海路成为中西交往最为通畅和安全的路线;(2)南海和西域各国使节、商贾和僧侣等多遵海路来华,南洋贡口和奴隶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