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54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名师教学活动有效设计探秘——以《老王》教学为例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16年 第2期 27-29页
作者:严佳崎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于《老王》的教学,很多名师奉献了自己的智慧,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堂风格各异、效果显著的语文课。那么,相较于普通老师,名师教学活动设计的秘密在哪里?笔者从魏本亚主编的《十位名师教(老王)》中选取了黄玉峰等十位名师的教学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到新月派:民国自由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态建构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2014年 第11期46卷 121-128页
作者:俞晓霞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浙江杭州311121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是20世纪初闻名于世的英国精英文化团体,稍后于它出现的"新月派"则是民国时期中国著名的文化团体。通过对这两个文化团体的比较可以发现,除了对理性、自由和艺术的共同尊崇,两者在组织形态建构上也有颇多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楼梦》叙事建构的文艺渊源刍议——以《红楼梦》开篇神幻情节的属性为中心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2018年 第2期 74-95页
作者:徐大军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311121 
《红楼梦》在化用前代文艺创作经验以为自己的叙事建构服务方面,表现出了精细巧妙的构思,这在其前五回的三段神幻情节中表现得颇为典型。石头故事有对框套情节模式的化用,绛珠还泪故事有对杂剧楔子体制的化用,太虚幻境故事有对戏曲副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宋代理学诗的审美逻辑
收藏 引用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6期38卷 69-79页
作者:张兴武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理学诗的创作是宋代学人思辨智慧的艺术表达。两宋鸿儒将儒学"义理"视为主体审美的对象存在,在"以求诚为本,躬行实践为事"的儒学探索中获得自在体验和精神满足。与此同时,他们将诗歌创作视为"明理"、&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球化语境与“后政治”时代的中国文学危机
收藏 引用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1期35卷 80-87页
作者:陈学祖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全球化"语境使得中国文学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艺术层面均面临着"全球化"与"本土化"、主流与边缘、价值定位与审美取向、模仿与创造等诸多问题。由于中国作家和思想家普遍在处理以上问题时出现的失误,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州园林》教学内容述评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18年 第4Z期 27-30页
作者:朱琳 叶黎明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最初是为一本苏州园林的摄影集所写的序文,原题为《拙政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语文教材对其进行了删节并更名为《苏州园林》,此后该文成为经典课文。本文以《苏州园林》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教学语言的造境功能
收藏 引用
《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 第7期 37-39,47页
作者:刘晓伟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杭州310004 
运用教学语言生情造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征。教学语言精彩体现的是教师言语生命的精彩和教师专业价值的自我实现,担负母语教育任务的教师理应成为言语表现和言语创造的表率,引领学生在优化的语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委拉斯开兹与福柯:视觉凝视的话语深渊--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4期 172-180页
作者:杨向荣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 
“跨媒介指涉”概念的提出,将注意力放在主体媒介的间接和隐蔽意义,强调主媒介与目标媒介无声的对话与交流。以此来看1656年委拉斯开兹创作的油画《宫娥图》(也译为《宫娥》)以及福柯的解读,其实也是一种跨媒介的主题指涉,即绘画作为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格嬗变与审美选择——论李渔及其小说戏剧创作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 第3期 49-54页
作者:钟明奇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李渔之人格极其复杂多变,但计其一生人格的主要发展脉络,乃是士人人格与商人人格及俳优人格之间的逻辑演绎。由于入清后清政府的政治高压与穷困所造成的生存窘境带来的双重压力,李渔可贵的士人人格最终蜕变为商人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奇正相生的叙事艺术——论张柠的小说创作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22年 第9期 102-107页
作者:洪治纲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 
张柠是一位多面手。他既是学者,又是作家。作为学者,他似乎并不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研究,从俄国的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到中国的废名、施蛰存、张爱玲,都有长篇宏论;现代诗歌解析,对他来说,似乎只是小菜一碟;文化研究,他也每每奔波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