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岛屿因具有明确的地理边界,是检验多个生态学过程如何构建生物多样性的理想平台之一。岛屿属性、气候因素、人类干扰等通过影响物种选择、扩散等过程,进而影响着岛屿生物多样性格局。目前对于岛屿植物丰富度格局如何受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的认识仍不充分,尤其是在人类干扰较强的海岛。本文基于我国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92个岛屿较完整的种子植物分布数据,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和广义线性模型(伪泊松分布)定量评估岛屿属性(面积、隔离度、形状指数)、气候(温度、降水及其季节性)和人类干扰对本土植物总丰富度及不同生长型、叶物候型植物丰富度格局的影响,采用beta回归分析常绿阔叶木本比率(常绿阔叶木本植物丰富度/所有阔叶木本植物丰富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92个岛屿共记录本土植物1,158种,其中乔木108种、灌木318种、草本732种;岛屿面积是对植物总丰富度影响最大的因子,其次是年降水量和隔离度;乔木丰富度随隔离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比灌木和草本更明显;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木本植物丰富度格局与总体基本一致,年降水量对常绿阔叶木本的影响大于落叶阔叶木本,但常绿阔叶木本比率仅受温度季节性的强烈影响。岛屿面积、年降水量、温度季节性等是塑造舟山群岛所有植物及其不同功能型组(生长型、叶物候型)植物丰富度格局的主要决定因素。
摘要:为掌握浙江省建德市境内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资源,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设置72条样线,对两栖爬行类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建德市共有两栖动物2目9科28种,爬行动物2目9科50种;共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两栖、爬行动物各4种,浙江省重点保护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分别为11种和7种。地理分布型以东洋种占绝对优势,分别占市域范围内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种类的78.6%和82.0%;与历史数据相比,此次研究新增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分别为9种和12种。
摘要:为了解浙江省建德市境内小麂(Muntiacus reevesi)的分布及活动节律,于2022年1-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其进行了网格化监测,布设102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共调查36720相机日。结果表明:小麂倾向于在常绿阔叶林中活动(拍摄率6.11%),在海拔200~399 m的活动更频繁(拍摄率4.07%~4.49%),以大同镇的活动强度最大(拍摄率8.24%)。小麂种群日活动模式为双峰型,即05:00—07:00和18:00—20:00;全年当中以7月份活动最为频繁,占全年的20.08%。该研究可为小麂种群及其栖息地的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
摘要:为了解浙江省建德市境内野猪(Sus scrofa)的分布及活动节律,于2022年1-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其进行了网格化监测,布设102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共调查36720相机日。结果表明:野猪倾向于在常绿阔叶林中活动(拍摄率3.52%),在海拔200~299 m的区域活动更频繁(拍摄率2.34%),以寿昌林场的活动强度最大(拍摄率6.29%);野猪种群日活动模式为双峰型,即08:00-10:00和18:00-20:00,其中第二活动峰值为最高,占全天活动频次的20.59%,全年当中以7月份活动最为频繁,占全年的25.16%。研究结果可为建德市范围内的野猪管控提供基础。
摘要:为了解浙江省建德市境内白鹇(Muntiacus reevesi)的分布及活动节律,于2022年1-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其进行了网格化监测,布设102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共调查了36720相机日。结果表明:白鹇倾向于在常绿阔叶林中活动(相对丰富度指数为3.44%),在海拔200~299 m的区域活动更频繁(相对丰富度指数为2.56%),以航头镇的活动强度最大(相对丰富度指数为8.33%);白鹇种群日活动模式为三峰型,活动高峰分别为6:00、11:00和17:00;全年当中以3-4月份和11月份活动较为频繁。研究结果可为白鹇种群及其栖息地的管理与保护提供基础。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