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杭州绿城育华学校"
53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生涯课:生涯规划教的课程体系设计
收藏 引用
《浙江教学研究》2015年 第3期 14-16页
作者:倪静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浙江杭州310003 
我校自2009年起开始启动生命教,经过前期共计6次专业培训、理论学习,于2011年1月开始在高一开展生命教必修课程;2012年,生命教必修课程整合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生涯课”,确定了以生命教的手段来实现生涯规划的目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设计思维的STEAM项目学习——以《婴儿用品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浙江教学研究》2020年 第5期 34-37页
作者:杨潇笑杭州绿城育华亲亲学校浙江杭州311112 
创新教作为一种培养未来综合性人才的教模式,已经成为全球未来人才培养的趋势。办学十余年来,杭州绿亲亲学校一直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并努力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创设条件。2015年,学校适时引进STEAM理念,研发PBL...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源于生活,忠于生活——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商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收藏 引用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9年 第11期 34-36页
作者:浙江省杭州绿城育华翡翠城学校 
【教学理念】《商量》这一口语交际内容选自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旨在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当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当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当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要与别人商量着解决问题。本课通过听与说双方的互动,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爱思教室 重构学习新样态
收藏 引用
《教与装备研究》2023年 第5期39卷 87-91页
作者:陆颖 蔡文艺 郭洪 杨柳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学院路校区 
杭州绿亲亲学校积极探索未来教室的设计理念,创建爱思(AIs)教室,实现教装备智能化、参与体验人性化和空间资源开放性,以新型教学空间建设回应学习方式变革的挑战,关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提出自适应进阶学习、多维交互式学习和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激发福流体验 助推教学转型——积极教在思政教学中的有机渗透
收藏 引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2019年 第26期 72-75页
作者:陆晨晨浙江省杭州绿城育华学校 
思想政治课应当融合和渗透积极教,以发展学生的积极品格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福流体验,教师应注意:(1)设计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挑战;(2)传递清晰的“游戏规则”;(3)及时反馈,引导确立明确的目标;(4)引发内在动机,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谈教师备课中的学情分析
收藏 引用
《文教资料》2020年 第29期 175-176页
作者:吴明军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浙江杭州31001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关注学生发展”成为教学的核心理念。不仅代表着学生在整个国民教发展中的地位水平提升,更体现着我国教体系取得了新成果。学情分析成为教师教学方案设计中的关键性因素,把握学情,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构思教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道例题引领学生进入分形世界
收藏 引用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08年 第3期 51-53页
作者:冯献梅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 浙江杭州310012 
有资料显示,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几何学科的改革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设计新世纪的高中课程时,我们是否应该以一种创新的精神,挣脱传统欧氏几何体系的羁绊,站在时代和整个几何学发展的高度,全方位地审视对几何内容的处理,通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实验的改进
收藏 引用
《中学教学参考》2017年 第32期 46-47页
作者:魏菊萍浙江杭州市绿城育华亲亲学校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实验,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对浮力这节的教学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该实验设计为家庭实验,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如何建设有个性、有特色、有质量的高中选修课程群——高中英语选修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收藏 引用
《浙江教学研究》2014年 第1期 12-15页
作者:孙纯红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浙江杭州310012 
选修课程建设如何从追求课程数量向提高课程质量的系统规划转变.避免课程的碎片化和无序化?选修课程建设如何从仅靠教师个体经验的单兵作战走向依靠教研团队合作的抱团前行转变.避免随意化和同质化?选修课程建设是我省深化普通高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歌的消亡及村歌的兴起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6年 第2期32卷 69-72页
作者:杜亚雄 陈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北京100101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浙江杭州310053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浙江杭州310012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改变,民歌也逐步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日益衰落,正在日常生活中消亡。与此同时,广大农村中兴起了"村歌"。民歌的消亡和"村歌"的兴起不仅表现了当前农民自身的文化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