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杭州西湖博物馆"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宋韵”研究传承视野下李清照题材的戏剧编演——评新编歌剧《李清照》和越剧《帘卷西风》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23年 第4期 44-49页
作者:黄蓓蓓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意见》(浙委发〔2021〕34号)提出,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展示宋韵文化气象。在这一精神指导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座窑址博物馆的立与破——记南宋官窑博物馆三十周年特展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评论》2023年 第4期 95-96页
作者:张必萱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如斯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市南复路60号,是中国第一座依托古窑址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现已归并入杭州西湖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隶属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辖。博物馆区内总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彩塑和壁画中植物纤维种类鉴别
收藏 引用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年 第4期34卷 47-57页
作者:王丹阳 张秉坚 周旸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浙江杭州310002 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 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杭州310002 
针对古代彩塑泥层和壁画地仗中植物纤维种类鉴定技术欠缺的现状,开发出一套以纤维横截面细胞形貌识别为基础的植物纤维种类鉴别方法。从秸秆类植物的化学脱胶技术、提取单根纤维、纤维横截面切片,以及纤维截面细胞形貌对比等开展了系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悲情中的国族与女性:近现代中国“悲旦”的生成和发展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21年 第6期 1-12页
作者:黄蓓蓓 姜进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悲旦起源于一个多世纪前的新剧,呈现为逆来顺受、楚楚可怜的女性形象,折射了男性精英丧失主体性身份的焦虑,隐喻当时落后的国家形象。在京剧中,悲旦的国族寓意进一步得到强化。因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女性解放的推动,女演员饰演的电影悲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活化”初探——以“基于西湖戏曲女性形象的文创产品开发”为例
收藏 引用
《自然博物2022年 第1期 101-106页
作者:卓未央 黄蓓蓓杭州余杭区良渚街道龢乐珠宝设计工作室杭州310000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杭州310008 
本文以“基于西湖戏曲女性形象的文创产品开发”为例,简要分析和阐述了西湖女性文化资源的价值和相关文创产品的呈现,并展开了一定深度的反思和思考,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以期为未来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提供新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西湖诗词的意象与意境
收藏 引用
杭州文博》2009年 第1期 79-84页
作者:陈亚娜杭州西湖博物馆 
一'意象'的定义及历史源流意象,指的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中国古人作诗并不提倡直抒胸臆,往往注重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因此,意象是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美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南宋时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以杭州为例
收藏 引用
《创意城市学刊》2020年 第1期 233-241页
作者:孙良杭州西湖博物馆310002 
南宋时期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两国僧侣频繁互访,把中国佛教文化特别是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论述南宋时期中国佛教传播过程及其中高僧大德起到的重要作用,探讨杭州在中国佛教向日本传播过程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警戒“色欲”危害到探寻“情欲”出路的千年修炼——由白娘子形象的历史建构看话剧《青蛇》的女性视角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20年 第3期 100-115页
作者:黄蓓蓓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作品里,涌现了许多道德高尚、甘于奉献、温柔美丽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通常被认为反映了中国古代理想女性的品质。白娘子形象即为其一,向来被视作可怕的白蛇被赋予善良、勤劳、自我牺牲等特点。但回溯白娘子形象的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哉,少年”的多义性与开放性——李慧娘形象的历史变化解读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21年 第4期 59-64页
作者:黄蓓蓓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李慧娘故事中,至为关键的是那一句"美哉,少年"的称赞,它具有巨大的解读空间和内涵生成能力。从笔记《绿衣人传》到传奇《红梅记》,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戏改"时期的创作,李慧娘形象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嬗变丰满,至198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友斌作品
收藏 引用
《新美域》2021年 第1期 42-43页
作者:黄友斌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当代陶艺已不只是作为一种我们熟悉的传统工艺美术或只是彰显精湛技术的容器载体而存在,其早已突破了"器与技"的藩篱,并通过日益丰富的艺术形式、文化内涵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当代极具世界通识语言的新艺术形式的重要载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