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运营期地铁保护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与数据分析
收藏 引用
《勘察科学技术》2025年 第1期 62-67页
作者:庞正辉 庞正芳 张品超 梅文胜 邓廷银 吴小串 李金涛中工武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430070 长江宜昌航道局湖北宜昌443000 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昌市330038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市430079 
随着城的发展,临近地铁的深大基坑施工逐渐增多,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确保地铁隧道结构安全必须对其进行保护监测。该文介绍了一套业务化的地铁保护监测的自动化系统,并将其在SY地铁保护自动化监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多源土地利用信息一致性分析评价
收藏 引用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年 第3期23卷 365-376页
作者:刘稳 詹庆明 赵中元 林苏靖 肖琨 李荣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数字城市研究中心武汉430072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汉430014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武汉430022 
在国家机构改革和规划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理清地理国情监测与其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的差异,发挥其客观、精细等优势特征,促进其更好地服务于自然资源调查监管和国土空间开发管控显得迫切需要。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理国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评估的动态实施型规划体系探讨——以武汉市南湖地区为例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19年 第14期35卷 58-65页
作者:刘奇志 罗文静 郭希盛 汤和平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长江新城分院筹备组 
作为编制、管理、实施及评估的有机综合体,规划体系应从原来的重编制及管理的静态蓝图式导控向重实施及评估的动态适应性调校转变。文章在武汉市现行规划编制体系的基础上,以武汉市南湖地区的规划实践为例,基于规划实施的状态性及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规划体系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土地》2021年 第3期 30-32页
作者:何梅 方勇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做好国土综合整治顶层设计,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国土综合整治的变化、特征与定位,对构建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编制体系、政策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进行了思考。从1999年“土地整理”首次被写入《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旧社区非正规公共空间的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市六合社区为例
收藏 引用
《现代城研究》2022年 第4期37卷 87-94页
作者:王存颂 黄经南 刘奇志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城市规划系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快速城镇化给我国城带来了大量的“副产品”--非正规空间。在诸多老旧社区中,由于历史、产权、管理体制等原因,被流动摊贩等就业人口临时占用的非正规公共空间更是广泛存在,并成为目前社区改造规划工作中的难点。文章总结了老旧社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镇三线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研究——以鄂西北地区三线军工村镇为例
收藏 引用
《华中建筑》2023年 第2期41卷 83-88页
作者:高梦雅 田燕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该文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以分布在鄂西北村镇三线军工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厘清主要军工遗产概况、遗产空间与乡村聚落形态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其与乡村场地环境相适宜的再生模式,提出了艺术家创作基地、三线军工遗址旅游基地、乡村文化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BDS/GNSS精密单点定位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2年 第11期42卷 1111-1116,1127页
作者:孙大伟 艾孝军 贾小林 陈尔东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青岛市266109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武汉市430040 西安测绘研究所西安市710054 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湖北省435004 
首先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德国地学中心(GFZ)与武汉大学(WHU)精密产品,对GNSS精密卫星轨道和精密钟差产品精度进行初步评估;然后基于WHU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对18个分布于东半球的MGEX地面站进行多系统定位测试,同时也对BDS的B1I/B3I与B1C/B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黄陂区为例
收藏 引用
《价值工程》2019年 第12期38卷 179-181页
作者:王庆 严玉芳 李健武汉市黄陂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汉430000 武汉市黄陂区规划勘测设计院武汉430000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本文以黄陂区为例,选取自然条件、资源条件、敏感性因子、重要性因子等4个指标,共包含坡度、海拔等18个指标因子,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使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了黄陂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本文构建的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鸟类多样性保护的武汉圈生态网络构建探索
收藏 引用
《上海城规划2024年 第4期4卷 123-131页
作者:郭诗怡 田雪 刘媛 李丹哲 贺慧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省人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武汉市规划编审中心 武汉长江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生态网络有助于提高区域景观连通性,增加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和基因交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侧重于从经验主义或基于图论等理论探索景观模型构建方法,较少针对具体物种的长时序观测数据建立“物种—环境”相关性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活力城乡美好人居
收藏 引用
《城规划2020年 第1期44卷 92-98,116页
作者:孙施文 武廷海 王富海 袁奇峰 张勤 邹兵 李晓江 汪芳 周剑云 王世福 段德罡 汪科 刘奇志 李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不详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主题对话是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希望通过对主题的阐释来为年会期间的专题会议,学术对话提供讨论的基础,共同推进年会的学术广度和深度,今年的年会主题是"活力城乡,美好人居",活力与美好是相辅相成的,美好的人居环境肯定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