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ConvFormer:基于Transformer的视觉主干网络
收藏 引用
《电子学报》2024年 第1期52卷 46-57页
作者:胡杰 昌敏杰 徐博远 徐文才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针对主流Transformer网络仅对输入像素块做自注意力计算而忽略了不同像素块间的信息交互,以及输入尺度单一导致局部特征细节模糊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并用于处理视觉任务的主干网络ConvFormer. ConvFormer通过所设计的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温度失效工况的分布式轮毂电动机驱动车辆容错控制
收藏 引用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 第4期44卷 399-407页
作者:付翔 黄钰凯 孙录哲 张强辉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轮毂电动机驱动车辆各轮转矩独立可控,动力响应迅速,驱动系统冗余配置,在车辆动力学集成控制方面有显著优势,但其复杂的行驶工况和较高的功率需求容易使电动机发生温升故障,最终影响驱动效率.为了研究轮毂电动机温度故障诊断以及温度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轮毂电动机驱动滑移转向车辆驱动力控制
收藏 引用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 第3期44卷 254-261页
作者:付翔 赵熙金 刘道远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为提高滑移转向车辆机动性和稳定性,以轮毂电动机驱动滑移转向车辆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转矩矢量控制在车辆动力学中的优势,针对传统滑模控制存在抖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adaptive fuzzy sliding mode control,AFSMC...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动后轮转向四轮独立驱动车辆的协调控制
收藏 引用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 第5期42卷 497-505页
作者:付翔 杨凤举 黄斌 何宗权 裴彪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为了改善四轮转向车辆在高速工况下的转向灵敏度不足问题,并提高四轮转向车辆在低附着路面下的稳定性,以主动后轮转向/四轮独立驱动车辆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层协调闭环控制策略,设计了主动后轮转向(active rear wheel steering,ARS)和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流体动力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收藏 引用
大学(思政教研)》2022年 第4期 111-115页
作者:王辉 鞠洪玲 申祖国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高校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流体动力学基础”作为工学类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上有着迫切的需求。文章在现有流体力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阐述以知识传授为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磁胀环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精密成形工程2021年 第5期13卷 30-42页
作者:马慧娟 崔旭华 孙倩 胡志力 黄亮 张茂 李建军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430070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电磁胀环技术是一种利用强脉冲洛伦兹力驱动材料产生高速率变形的实验方法,应变速率在数百微秒内可达到10^(4) s^(−1)以上,可实现材料高速率一维拉伸均匀受力状态,因此被广泛用于研究高应变速率加载条件下材料的力学性能、颈缩碎裂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