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武汉科学技术馆"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武汉科学技术馆基于展品展览等展教资源的教育活动开发研究
收藏 引用
《科技视界》2020年 第10期 223-225页
作者:晏汀武汉科学技术馆武汉430014 
武汉科学技术馆建设和展品设计过程吸收了专家学者们对展品展示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等提出的相关意见,结合内展品展览等各类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学校教学资源的补充,给学生更生动直观的感受。展品展览等教育资源契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武汉科学技术馆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研发与应用
收藏 引用
《科技创新与品牌》2024年 第6期 76-80页
作者:晏汀武汉科学技术馆湖北武汉430014 
本文旨在探索武汉科学技术馆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式展品研发与应用。通过综合利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出一种创新的展品研发与应用系统。该系统将综合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对观众行为的实时感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学天文与数学跨学科项目式活动的实践探索——以“小比例大智慧——手绘太阳系”教育活动为例
收藏 引用
《自然科学博物研究》2025年 第1期10卷 90-99页
作者:万望辉武汉科学技术馆湖北省武汉市430010 
理解跨学科的时代内涵,系统设计并实施跨学科项目实践探索,通过校结合的方式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是科技场当前科学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以融合小学天文与数学设计跨学科项目式活动“小比例大智慧——手绘太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艺术设计在科技科普工作中的实践和思考
收藏 引用
《大众标准化》2023年 第22期 125-127页
作者:邓佳婧武汉科学技术馆湖北武汉430000 
在科普工作中,通过艺术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有效增强观众的参与兴趣及认知强度,强化科普教育的效力。调研科技艺术设计工作现状,浅析其对科普工作的作用,以期艺术设计能更好地助力科普事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表演类实验教育活动效果研究——以武汉科技科学秀《大力士帕斯卡》为例
收藏 引用
科学教育与博物2019年 第3期5卷 226-233页
作者:杨遍武汉科学技术馆 
在总结表演类实验教育活动之概念、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从知识、行为倾向性、满意度三个方面设计了表演类实验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体系开发了活动学习单和家长调查问卷,分别对参与《大力士帕斯卡》学习活动的儿童和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筹集展品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收藏 引用
《科技2006年 第4期 21-22页
作者:瞿胜清武汉科学技术馆 
笔者多年从事科技工作,并在武汉科技改扩建工程中负责筹集展品的工作。在这些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科普展品的建设已经成为科技建设的关键;科技含量高、信息量大而新、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相结合的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科技展品研发的思考与探讨
收藏 引用
《科技传播》2024年 第2期16卷 21-23页
作者:邓佳婧武汉科学技术馆 
展品作为传递科学知识、展示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只有不断提高展品各方面性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科普职能。文章试分析常见展品类型及其特点,调研科技展品设计现状,探讨科技展品研发方向,以期推动科技展品创新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轮转科技在偏远地区的作用探讨
收藏 引用
《科协论坛》2018年 第10期33卷 10-12页
作者:张忠斌武汉科学技术馆 
偏远地区科技的建设和发展,是全国科普事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难点。本文在实体科技、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的基础上,提出轮转科技的概念,并进行相关设想,为偏远地区和中小学校科技的共建共享提供理论依据。轮转科技是指实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科技科普工作者的科学本质观调查——以湖北省为例
收藏 引用
《科普研究》2019年 第1期14卷 71-79,110页
作者:黄雁翔 聂海林湖北省科学技术馆武汉430071 
科学本质观是衡量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因素,科普工作者的科学本质观对其从事科普工作具有直接影响。本文以VANSK量表为研究工具,以湖北省为案例,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定量和定性研究了湖北省内14座不同级别科技的共90名科技科普工作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科技展品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初探
收藏 引用
《科教导刊》2024年 第16期 56-58页
作者:黄瑜君湖北省科学技术馆湖北武汉430070 
作为社会非正规教育的重要机构,科技将较为枯燥、抽象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直观、互动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科技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应当区别于学校教育,发挥展品自身资源优势。文章尝试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