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针对我国老年人面临的都市快节奏高压生活所带来的养老问题,文章以乡村养老需求且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老人访谈结果得出候鸟式养老空间的需求因子,结合KANO问卷调研的反馈信息对其进行分类,并根据Better-Worse系数的综合权重,对较高权重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设计,提出恩施舍米湖村候鸟式养老空间设计的思路。以期为城市老人营造一个良好的乡村养老空间,同时为恩施地区乡村旅游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乐记》等古籍文献中有关心理取向音乐治疗思想的整理、分析,阐述了中国古代巫师音乐心理治疗思想、"治未病"的音乐心理治疗思想和先秦时期的音乐心理治疗思想。在借鉴古代音乐心理治疗思想理论基础上,结合当代对传统音乐心理治疗思想的创新研究,进一步归纳、梳理了当代开展的"五音疗法"、"合唱疗法"和"音乐电疗法"等传统音乐疗法,从而构建出了中国传统心理取向音乐治疗的思想理论体系与内涵方法。
摘要: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急需大量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本文在分析培养美丽乡村建设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探讨通过“强化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社会创新设计观念下的多元跨界的课程体系”“形成以多方位交流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美丽乡村建设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的途径。
摘要: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对于部分禁忌文化需进行保护,对可以利用且有利用价值的文化资源则进行资本化运用,转化为旅游资源,形成文化旅游产品。运用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研究恩施州民族文化资源资本化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民族文化资本化策略。
摘要:三线工业遗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独立自主探索的典型代表,亟需厘清从记忆传承到文化认同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本文以文化记忆理论视角明确了三线工业遗产具备时间、空间、功能三个维度且存在互济、内嵌的逻辑关系,通过建构的方式形成凝聚性结构空间;分析了文化记忆空间营造的过程中的文化记忆要素特性,从文本、意象、仪式三系统进行文化表征、符号象征化的实践路径探讨;总结出参与—唤醒—认同的递进式活化路径,最后提出记忆重现、场景营造、记忆共创的可行性设计策略,为提升三线精神在中华民族红色精神传承中的结构性力量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当前,壁画因其装饰和美化环境的特殊功能而盛行。作为一种十分流行的艺术形式,壁画被大量运用在公共空间中,并成为公共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壁画设计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但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人民群众对壁画设计的需求趋于多元化。基于此,高校的壁画设计课程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以突破传统壁画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治疗当代发展的梳理与归纳,阐述了养生取向、医疗取向和心理取向三位一体的民族音乐治疗理论与方法内涵。文中还着重对具有争议的民族五音疗法进行了矫正研究,并就中国民族音乐治疗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
摘要:红色音乐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红色音乐文化审美产生的情感体验,为高校思政教育奠定了情感基础。正确理解红色音乐文化的科学内涵与思政教育价值,不仅有助于突破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瓶颈,而且有利于将其丰富的意识形态教育资源渗透于"五位一体"的艺术思政课程体系,进而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红色音乐文化思政育人长效机制。
摘要: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传统“五音疗法”思想,是中国传统音乐疗法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整体观哲学思想影响下,“五音疗法”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五行理论、医学理论,把五音与五行、五志、五脏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五音-五行”养生法、“五音-五志”疗法、“五音-五脏”疗法“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五音疗法思想体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类新材料、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光电材料就是其中之一。光元素作为一种可见不可摸的非实体元素,可以打破空间界限、营造艺术氛围、制造沉浸体验、凸显人文关怀。文章研究光元素在公共艺术中与玻璃、水、建筑、声电材料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从视觉美感与公众互动的角度阐述光元素的介入赋予当代公共艺术的新发展路径,为光元素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运用提供思路。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