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比较文学"
374 条 记 录,以下是231-240 订阅
视图:
排序:
启蒙与信仰之间的困扰——读鲁迅《破恶声论》
收藏 引用
《文化与诗学》2015年 第1期 3-20页
作者:孟泽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比较文学系 
《破恶声论》是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时发表的一篇未完成的文言文,对当时流行的'破迷信''崇侵略'说进行了驳议。鲁迅认为,信仰的发生是人类自然而然的精神现象,'迷信'不是罪过,可怕的反而是那种标榜救国的'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前期中国原创弦乐作品的美学特征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 第10期32卷 18-23页
作者:和清 裴蓓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世纪前期中国原创弦乐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奇葩。经海外华人作曲家、艺校教学的作曲家及投身革命的作曲家共同努力,使原创弦乐作品百花齐放,争香斗艳。本文从文艺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20世纪前期不同作曲家的创作情况,梳理其美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圣经》的文学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 第2期31卷 51-54页
作者:王鹏河南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圣经文学包括叙事文学、诗歌文学、智慧文学、先知文学、启示文学和书信文学六个部分,各部分都体现出了高超的文学技巧和多方面的艺术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内“英语世界元杂剧的译介与研究”之综述——兼论该课题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收藏 引用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 第3期 57-62页
作者:李安光河南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元杂剧的译介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就,但遗憾的是,无论是我国国内抑或是英语世界学界却至今没有对其进行过专门而系统的梳理、考察与探研;而大多为涉论性的内容。新时期,将"英语世界元杂剧的译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美学初探——关于社会存在现象学美学的方法论基础
收藏 引用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1年 第2期 129-145页
作者:刘旭光上海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中心 
本文尝试用作为一种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与充实同样作为方法的现象学,并以此把现象学推向社会存在现象学。作为实践存在论的马克思主义存在论与现象学之间有方法论上的共性,而现象学的方法作为对"经验到的世界"的研究,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但丁《神曲》的美术传播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 第4期12卷 97-101页
作者:吴笛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文学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经典以美术的形式得以传播,同时为许许多多的美术家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和智慧的灵感,并且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想象。但丁《神曲》就是这样一部文学经典,这部杰作的美术传播主要体现在插图作品、绘画作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童谣·童画·童心——《竹久梦二童谣集》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借鉴意义
收藏 引用
《东北亚外语研究》2019年 第2期7卷 32-36页
作者:郭尔雅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自处女作《梦二画集·春之卷》之始,诗画融合的艺术形式便成为现代日本诗人画家竹久梦二艺术的突出特色,《竹久梦二童谣集》中对“童谣”与“绘本”的结合则是这一艺术特色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绘本”与“童谣”在中日两国都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方古典妇女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收藏 引用
《世界历史》2014年 第3期 116-128,161页
作者:裔昭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与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心研究员上海200234 
本文回顾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学术界对古典妇女史的研究状况,描述了其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与特点,指出西方古典妇女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在研究的对象、途径、范围、方法和分析范畴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研究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欧洲的“民族国家剧院”:观念与实践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 第6期 20-34页
作者:佐尔坦.伊姆雷 赵晗布达佩斯罗兰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系 THEATRON 北京大华艺术剧院创作中心 
佐尔坦·伊姆雷探讨了"民族国家剧院"概念的主要变化,从1767年汉堡剧院的早期辩论起,止于2006年苏格兰"民族国家剧院"开业。在18和19世纪,多数西欧国家都把"民族国家剧院"看做促进国家甚至是帝国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杯酒唱酬”到“追和古人”——试论苏轼《和陶饮酒》诗的意义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 第2期 58-67页
作者:杨治宜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 
宋初文坛继承中晚唐之余绪,文人唱酬风气极盛。二李、九僧、杨刘、欧梅、苏黄……上至馆阁公卿,下至野客畸人,无不竟相讨此"冷淡生活"。尽管后人对这些唱酬之作颇多非议,但个中人之所以乐此不疲,恐怕还是因为唱酬活动本身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