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毕节师专中文系"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余华“实验小说”的艺术特征及创作转向的意义
收藏 引用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 第3期21卷 45-47页
作者:刘克礼毕节师专中文系贵州毕节551700 
对余华八十年代的“实验小说”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 ,指出他的独特贡献 ,并批判他九十年代的艺术转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收藏 引用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 第3期 22-23,26页
作者:刘克礼毕节师专中文系贵州毕节551700 
鲁迅小说的现代叙事艺术,表现为:“误导”与“空白”的运用,“对话”的结构方式,象征性的结尾,“反讽”的语言等,体现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比喻的内涵和外延看修辞的本质
收藏 引用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 第2期23卷 17-20页
作者:李廷扬毕节师专中文系贵州毕节551700 
通过对比喻从内涵到外延的具体分析,指出修辞的本质是一门交际艺术,因此修辞学属于艺术学而不属于语言学。从而主张修辞学应加强自身的“四化”建设,即理论上的科学化、实践上的艺术化、教育上的素质化、学术上的民主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无限时空中低徊往复的主体心灵——从《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看中国古典艺术精神
收藏 引用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 第3期23卷 14-16页
作者:范立红毕节师专中文系贵州毕节551700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对东、西方古典艺术不同的空间意识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这两大艺术体在把握世界的方式、处理主客体关的态度方面的原则区别。并对中国诗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意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大融合中的元杂剧妇女形象
收藏 引用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 第2期20卷 22-27页
作者:刘代霞毕节师专中文系贵州毕节551700 
在民族大融合中产生的元杂剧妇女形象,既表现出主体意识的觉醒,又具有张扬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儒家正统思想文化及新兴的市民通俗文化相融合的艺术结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谈语文“说课”
收藏 引用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 第3期22卷 45-49页
作者:李辉荣毕节师专中文系 
“说课”作为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新形式,近年正在各学科科研活动中悄然兴起。然而,何谓“说课”?“说课”说些什么?其特征如何?有何价值与作用?如此等等的问题,人们既感茫然,又缺乏深层的理性认识与把握。在此,笔者将从语言“说课”的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上)——评“美育形式”说
收藏 引用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 第4期23卷 83-91页
作者:李廷扬毕节师专中文系贵州毕节551700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白先勇《台北人》的创作试探其审悲经验
收藏 引用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 第3期20卷 29-31页
作者:杨亚月毕节师专中文系贵州毕节551700 
本文从白先勇创作中审悲的对象和审悲形式去试探他的审悲经验,以期能更进一步去深入探索他的艺术世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20世纪90年代新都市小说的诗学特征
收藏 引用
《贵州文史丛刊》2004年 第1期 57-60页
作者:葛继红毕节师专中文系贵州毕节551700 
2 0世纪 90年代新都市小说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特殊的文化语境孕育了新都市小说的诗学特征。它不仅展示出了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多元文化景观 ,而且传递出对都市价值属性的新的评价 ,在叙事策略方面虽也致力于写实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诗论诗赋新篇——评毛泽东同志《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收藏 引用
《安顺学院学报》1997年 第3期2卷 57-59,56页
作者:卢凤鹏 黄泽佩贵州毕节师专中文系551700 
1996年9月,由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首次公开了毛泽东同志十首未发表过的诗词,其中《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两首,在1997年《诗刊》第一期《毛泽东诗选辑》中也选辑了出来。可见这两首诗在毛泽东诗词所占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