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在建材市场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理论上判断双方的交易制度应该向伙伴组织转变。本文分析交易中企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合建设企业目前采用的市场机制的特点,预测双方的交易行为及对应对不确定性成本的影响,并通过调研结果给出实证结论。最后引入伙伴组织理念,根据交易行为的影响因素,设计处理不确定性的应对方法。
摘要:近年来,立方体拟形试验作为研究城市大气边界层扩散特征的一个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开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试验用拟形块体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使实验结果更接近实际城市冠层的情况。该文通过对不同布置形式、不同顶高差异度的立方体冠层进行大涡模拟试验,讨论了冠层内结构顶高差异度和流向上结构均匀的程度对冠层内大气流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立方体冠层内的流动结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风向上结构的均匀程度;顶高的差异性亦会造成冠层内流态改变,且流态的改变随立方体冠层布置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冠层顶部紊流对动量的有效传输效率和冠层内顶高的差异性有关,其在主流向结构不均匀程度低的冠层内较小。
摘要:采用强度折减法对两个高度分别为60 m和40 m的土工格栅加筋高边坡的设计断面进行稳定分析,综合考虑塑性区贯通、特征点位移突变、计算不收敛,以及土工格栅的容许抗拉强度等确定相应的安全系数。计算表明采用不同的破坏标准,强度折减法会得到不同的安全系数;如果筋材强度始终得到保证,单纯由土材料的强度损失诱发边坡失稳,这种情况对应的安全系数是比较高的。考虑筋材强度,边坡会在较小的折减系数下因为筋材强度不足而失稳。有限元法能够得到不同情况下各层筋材的受力情况,可以据此进行加筋力的分配,这是极限平衡法所不具备的。
摘要: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进京后,北京将形成外调水、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多水源联合供水的格局,其中外调水是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整体调度后确定的,其水量和水质对北京市供水调度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北京市多水源供水环路为研究区域,以充分保证供水和弃水量最小为调度目标,建立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采用南水北调中线多年设计来水系列对供水系统进行调度,给出北京市以日为尺度水资源调度结果,环路各处流量、水压等动态变化情况及各个水厂的水资源配置情况。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方法确定的调度规则可以使模型达到不弃水不缺水的调度目标;在平水年即南水北调来水量为11.9亿m3时,2014年需水水平下反向调入密云水库约1.65亿m3。不同典型年下,供水环路南水北调来水和本地水源同时供水时间达1-100 d。供水环路中南干渠沿线水厂和九厂发生南北水源同时供水天数较多,需要防范水源混合可能带来的水质风险。
摘要:水利工程规模大,复杂度高,参建方众多,建设管理中产生的信息量巨大,亟需探索如何从参建各方合作视角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针对该问题,该文对宁夏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水利工程参建各方实现资源高效集成与转化是伙伴关系提升项目绩效的主要途径,其中参建各方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需要建立基于伙伴关系的建设管理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应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采购等各项业务的多方高效协同管理,并具有智能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信息平台建设应重视:1)智能化收集、处理、分析各方信息;2)支持参建方协同工作流程;3)建立问题反馈机制;4)支持知识管理。该文从理论角度揭示了伙伴关系的作用机理,并从实践角度揭示了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现状,研究结果可为建设管理信息平台构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支持。
摘要:我国新《水法》确立了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迄今我国流域体制改革任务依然艰巨,难以找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结合点。对此,必须要首先了解我国流域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呈现的突出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再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系统性管理机制。本文依此思路提出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研究模型:通过评价流域资源开发所涉及的利益/风险,揭示现有流域资源开发的利益/风险分配现状;进而研究利益/风险分配导致各种冲突的作用机理,以全面揭示现有流域开发模式中的弊端及其产生的根源;再根据以上两方面,设计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机制,以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的总体目标。
摘要:对结构稳定的概念和评判标准进行论述,指出以塑性余能作为结构稳定评判标准的内在含义。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的约束平衡概念,提出变形加固理论,采用超出屈服面的不平衡力对失稳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利用塑性余能作为评价标准,同时与理论解、ABAQUS和TFINE的求解结果对比,对柱体和均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基于重力坝模型,研究网格尺寸对塑性余能计算的影响。采用和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加固力,对柱体和条形基础在加固前后的承载力进行分析,并和理论解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塑性余能是塑性应变在整体结构上的标量范数,是结构偏离稳定状态的距离。可以作为结构稳定性的评价指标,而基于不平衡力的加固计算可以同时确定给定结构安全度下的加固区域和加固力大小,由此确定的加固方式的加固效率是很高的,指导加固设计是很有效的。
摘要:基于文献调研,构建了国际水电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项目总承包商-设计方合作联盟模型.通过问卷调研、访谈和案例收集,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典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合作联盟各要素间的关系,验证了合作联盟模型的合理性,揭示了合作联盟作用机理.得出的主要结论有:①共同投标是总承包商与设计方进行深层次合作的基础.成功中标后,双方公平分配利益与风险,以增进信任.以信任为基础,促进双方间的有效沟通.有效沟通使双方之间的信息高效流通,可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②激励是总承包商-设计方合作联盟的重要支撑,可促进双方伙伴关系的发展;同时,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助于落实激励措施.总承包商与设计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双方长期战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项目顺利实施后,激励使总承包商与设计方共享项目收益,有助于二者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投标未来的EPC项目,拓展更大的国际市场.
摘要:为研究不同湍流模型对混流泵外特性预测的影响,选取了一比转数为465的混流泵模型,基于SIMPLEC算法与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通过选取标准k-ε、RNGk-ε、k-ε、SSTk-ω等湍流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预测了扬程系数、效率和轴功率,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压力与相对速度分布。研究表明,基于4种湍流模型预测的性能曲线与试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基于标准k-ε与RNGk-ε模型预测的结果较为接近,而基于k-ω与SSTk-ω模型预测的结果较为接近。对于扬程系数和效率而言,在(0.6~0.9)Qd下,k-ω与SSTk-ω模型预测更为准确,在(0.9~1.3)Qd下,标准k-ε与RNGk-ε模型预测更为准确。针对本文设计的混流泵模型,在(0.7-0.9)Qd下选用k-ω模型,在(0.9~1.2)Qd下选用标准k-ε模型,则可确保性能预测精度在±5%范围内,满足工程计算的要求。
摘要:本文针对数学模型与外界实时交互的需求,在概化时间过程模拟数学模型计算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模型时间循环里插入一个过程函数即可实现将模型变为模型组件的简单方法。该方法以网络技术作为数据传输的手段,通过指令代码来控制模型组件的运行,通过量名称和量代码表示交互的物理量和参数,用网格编号表达量取值的位置。设计了模型可输入输出信息表、模型输入输出信息表和模型输入输出数据三种表格来组织需要交互的数据。利用Visual C++和Visual Fortran混合编程技术开发了一个辅助函数库来简化模型组件化过程。本方法不改变原模型的计算过程和逻辑,对原模型改动小,使用简单并可方便实现分布式计算。算例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实现模型间数据、指令的交互,得到满意的计算精度。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