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131-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教学中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探讨
收藏 引用
《流行色》2019年 第1期 112-112页
作者:屈一锋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敦煌莫高窟壁画是古人留下的一笔伟大的艺术遗产,将其中的艺术元素和教学相结合,对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基于此,笔者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教学意义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壁画鉴赏主体初探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 第12期 31-31页
作者:彭苑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鉴赏活动是在审美主客体间萌发的,是鉴赏主体围绕审美客体即艺术作品展开的,这表明鉴赏活动是主动行为。因此,审美主体的建构就凸显出重要性,其中文识素养、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就直接主导着审美主体的鉴赏能力,也体现了大众对壁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陶兴琳作品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8年 第23期 237-237页
作者:陶兴琳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美术素描基础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 第5期 132-132页
作者:马兵林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高校美术专业如何在素描基础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是近年来国内众多艺术院校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个性化思维是学生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基础,个性化思维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美术素描基础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晶晶美术作品选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5年 第10期 I0008-I0008页
作者:黄晶晶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陶兴琳作品选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5年 第12期 I0005-I0005页
作者:陶兴琳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陶兴琳,1964年生于武汉,1989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素描对我国近现代美术界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 第5期 51-51页
作者:吴学聪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西方造型语言如何融合国画艺术形式成为近现代国画家的历史课题,其所探索的美学文脉影响至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间错位引起的视觉错误在生活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 第5期 53-53页
作者:黄冠贤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视错觉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该文总结了视错觉的定义及其分类,阐述视错觉的运用类型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并列举了视错觉在艺术方面运用的例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造型在国画教学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 第6期 147-147页
作者:吴学聪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造型源自西方学院派教学体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被借鉴和运用于现代国画教学体系,特别是在人物画方面的探索,极大地拓展了国画语言形式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实验项目设计与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4年 第12期27卷 241-241页
作者:卢飞 彭晓辉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本文以当代中国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江汉大学美术学院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理念与策略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对多所高校实验教学情况进行调研,提出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