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城镇风貌中体现地域文化的内容越来越少,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该文研究了文化元素与城镇风貌塑造的理论框架,以新疆乌恰县旧城更新规划为案例,对其民族文化、自然文化、口岸商贸文化和民居建筑文化进行了分析和挖掘,并提炼出特色的文化基因,最后从总体引导、建筑优化、景观设计、街道主题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文化的风貌规划策略,为城镇风貌塑造中的文化传承与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摘要: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等不同用地的交通吸引特性不同。通过调查常州市不同吸引源土地利用特征、工作岗位特征及交通工具拥有特征等,分析各类吸引源的时间分布特征、出行总量特征及出行结构特征等,并与2013年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不同交通吸引源的吸发率、出行方式、交通工具拥有情况的沿革分析,为今后常州市综合交通模型数据更新、交通专项研究起到了支撑作用。
摘要:选取常州市某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分析了进水BOD5、COD_(Cr)、NH_(3)-N、TN、TP、SS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OD_(Cr)、TN年平均进水浓度为280.0 mg/L、29.2 mg/L,高于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厂平均进水浓度,BOD5浓度81.6 mg/L明显偏低。进水BOD/COD>0.4比例为23.2%,可生化性整体较差;进水BOD/TN>3.0比例为35.9%,污水厂长期需额外补充碳源;进水BOD/TP>20比例为80.5%,基本满足生物除磷要求。进水指标中BOD5与SS呈显著性相关;COD_(Cr)与NH_(3)-N、TN、TP呈显著性相关,其与进水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工业废水有关。
摘要:近年来码头建设日益增多,码头加固支护方式逐渐成为研究重点。以长之和石料仓库码头二期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U形桩支护方式,通过荷载结构法计算其支护效果,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对比U形板桩与混凝土平板桩的性能特点,发现U形板桩支护效果更好且更为经济。计算位移及性能要求,得出本次的U形板桩加固结果都在安全范围内,表明加固措施的安全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依据。
摘要:停车难成为各个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七部委联合发文,推进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常州在停车问题爆发前,从规划建设管理等多方面研究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机制,为日后公共停车场建设落地提供依据。
摘要:以京杭运河常州段微污染原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处理的同时增投粉末活性炭(PAC),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最佳的投炭点和投加量。结果表明,投炭点在净水工艺流程中越靠前,则PAC对污染物的吸附效果越好;增投粉末活性炭可大幅度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点为吸水井,最佳投量为30mg/L。
摘要:根据国内建筑防火设计的现状,系统分析了建筑防火规范在执行中的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研究,着重从消防安全与建筑需求的和谐统一这一角度,对现行规范的盲点和问题提出修订建议和设想,同时展望未来规范发展方向。
摘要:常州市位于长江、太湖水源保护区内,污水缺少出路,众多污水处理厂尾水被迫排入内河。以环境容量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控源、迁移、扩容、转化"等优化措施,妥善解决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尾水污染与河网有限的水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力求构建一个协调、健康的城市水环境。
摘要:复合桩基在达到整体极限承载状态时,因桩的"遮拦作用"使得地基极限承载力较天然地基有一定提高。其分析可简化为地基竖向极限承载力和地基土水平向绕桩作用产生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值的叠加。利用下限有限元方法,求解得到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和不同深度处土体绕桩阻力的数值解,并建立了绕桩阻力计算公式。绕桩阻力系数ks随桩间距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地基极限承载力提高值Δfu随桩间距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计算表明:复合桩基下绕桩阻力存在并不可忽视,承台下地基极限承载力有明确的提高,可以作为地基的安全储备。
摘要:结合常州市居住小区管线设计模式,提出管线修建性详细规划是管线综合规划的首要阶段,可为工程设计与实施提供必要的规划依据。以常州市某小区为例,详细介绍了管线详规的设计构思,体现了管线详规在整个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