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校园信息网在现代学校的运行、管理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已经为大家所共知。校园信息网中的数据库则是它的核心,一个优良的数据库支持下的校园信息网才有可能是功能齐全、运行可靠、安全的。文章就常州技师学院在设计校园信息网时建设数据库的思想、方法、库构造和安全性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摘要:文章以服务类专业一体化师资队伍现状为背景,阐述了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融入服务类专业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提出在学校层面搭建工作室平台,合理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积极转化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和成果,使用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教学设计表格促进常态化教学;在教师个人方面,提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补充教育学理论等,最终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商品跨国流通日益频繁,包装印刷设计中的国际化元素成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聚焦于英语元素在包装印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探讨其重要意义与具体的应用表现,并且提出了字体与排版创意融合、色彩与图形巧妙结合、运用创意文案与双关语等创新应用策略,旨在帮助设计师打破传统设计框架,创造出既具有国际化视野又符合目标市场文化背景的包装设计,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
摘要:首先,介绍机械手爪的设计方案,包括设计流程、结构设计;其次,阐述机械手爪的结构参数设计,深入分析其运动流程;最后,论述核心配件的选取,重点讨论驱动元件、材料及丝杠的选取,并给出相应的技术参数,以期提供一种可靠、高效的机械手爪设计思路。
摘要:为提升工业机器人在复杂作业环境中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设计了一种新的柔性夹具机构。首先,设计总体结构。其次,探讨材料选择与结构优化,以确保夹具的强度与耐用性。再次,在指令设计方面设计运动指令、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指令以及等待指令,以精准控制柔性夹具。最后,实际应用表明,设计的柔性夹具机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可为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与改进提供有益思路与借鉴。
摘要: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进了工业机器人在日常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这些先进的工业机器人系统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扮演着重要角色。经过持续的改进与发展,PLC已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广泛应用,对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效能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剖析PLC技术,深入探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应用需求,旨在从硬件层面系统地设计与研究基于PLC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实验来证明该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并对基于PLC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综合评估。
摘要:智能晾衣架作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以其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的特点,受到广大用户的关注。该文旨在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晾衣架控制系统,以单片机STC89C51为控制核心,利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感应晾晒衣物的重量,并通过手动控制的方式来对晾衣架的高度进行控制调节,同时利用发光LCD屏来显示此时的工作状态。当然,晾衣架还可以根据户外光线的亮与暗来控制此时晾衣架的伸展与收缩,以提高晾衣架的效率和使用便捷性。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中的应用,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通过明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设计围绕真实工作流程展开,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先进的检测与维修技能。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跨学科融合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工学一体化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文章阐述了跨学科融合与工学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总结了国内外跨学科融合与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在构建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时,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跨学科的课程体系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探讨了实施路径。研究表明,跨学科融合教育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阐述以及当前技工院校网络专业教学存在的现状,深度剖析当前技工院校在数字化时代网络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采用深度解析、互动研讨、项目策划与创意实现等多元化教学手段,重塑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集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学习生态系统。该教学模式可以推动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提升学生提前适应职场的能力。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