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香味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2020年 第3期18卷 915-923页
作者:杨平 陈春莲 姚晓云 熊运华 黄永萍 胡标林 尹建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昌330200 
直链淀粉含量是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之一,理想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13%~18%,有香味的稻米特别受消费者欢迎。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Wx、Badh2(fgr)2个基因进行定突变,分别在Wx的5’UTR内含子剪切点和编码区序列(CDS)的第13外显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籼粳亚种间育性位点分型及籼粳杂交稻育性位点模式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水稻科学2024年 第4期38卷 386-396页
作者:陈明亮 曾细华 沈雨民 罗世友 胡兰香 熊文涛 熊焕金 吴小燕 肖叶青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昌330200 水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昌分中心南昌330200 南昌市农业科学院南昌330038 
【目的】了解我国籼稻、粳稻材料及籼粳杂交稻组合中亚种间育性位点的分布,建立实现亚种间育性亲和需遗传位点模式,探索新的籼粳杂交稻组合模式,为亚种间亲和材料改良和籼粳育性亲和分子设计育种打下基础。【方法】通过筛选得到育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作物杂志》2016年 第4期 15-19页
作者:陈明亮 陈大洲 胡兰香 吴小燕 熊焕金 肖叶青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 
东乡野生稻是分布于世界最北的普通野生稻,耐冷性较强,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价值。随着水稻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也得到初步的研究。综述近年来东乡野生稻耐冷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乡野生稻与日本晴多态性标记的开发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2019年 第2期45卷 316-321页
作者:马小定 唐江红 张佳妮 崔迪 李慧 黎毛毛 韩龙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 
东乡野生稻是分布于全球最北端的一种普通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基因组差异较大,目前缺少覆盖其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本文以东乡野生稻和日本晴为材料,通过筛选已有的1017个标记,并利用东乡野生稻基因组重测序信息设计的217个InDel标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Ⅲ.三交中晚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2005年 第6期31卷 784-789页
作者:余守武 尹建华 刘宜柏 胡标林 邹国兴 彭志勤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用4个纯合不育系菲A、中9A、金23A和珍汕97A,4个杂合不育系菲A协青早B、中9A协青早B、金23A协青早B和珍汕97A协青早B,3个恢复系752、测647和优米2号,按8×3NCⅡ交配设计,对16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性状的一般配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交水稻的育种研究Ⅱ.三交中晚稻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2005年 第4期31卷 476-480页
作者:余守武 刘宜柏 尹建华 胡标林 杨平 揭银泉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 
用4个纯合不育系菲A、中9A、金2 3A和珍汕97A ,4个杂合不育系菲A 协青早B、中9A 协青早B、金2 3A 协青早B和珍汕97A 协青早B ,3个恢复系75 2、测6 4 7和优米2号,按8×3NCⅡ交配设计配制2 4个组合。比较研究了三交种的杂种优势及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用显性核不育水稻育种的方法设想
收藏 引用
江西农业学报》1990年 第2期2卷 8-14页
作者:余传元 甘淑贞 杨素芬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本文首次对利用Ms-P型水稻育种的途径和方法,设计了运用该水稻进行轮回选择(包括逐级轮回选择系统、阶梯式轮回选择系统)和将广亲和性基因S_5~n导入到具有较好配合力的材料中去的回交育种体系。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受单一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褐飞虱水稻恢复系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2015年 第11期13卷 2404-2415页
作者:罗世友 陈红萍 吴小燕 胡兰香 熊换金 邓伟 汪雨萍 席建才 喻凤 陈明亮 肖叶青 陈大洲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工程中心南昌分中心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南昌330200 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赣州341000 
稻褐飞虱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各稻区中稻晚熟品种及晚稻品种的主要害虫。培育抗性水稻新品种是防治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试验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接虫鉴定的方法,将Bph14和Bph15基因分别导入到自选恢复系赣恢2688...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籼型染色体置换片段在杂交粳稻中的配合力分析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2008年 第8期34卷 1308-1316页
作者:余传元 江玲 肖应辉 翟虎渠 万建民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和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利用10个以粳稻为遗传背景、籼稻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及6个粳稻测验种,按NCII设计,分析了籼粳亚种间杂种在10个染色体区段上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力等参数。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外,各置换系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GCA值均高于背景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几个杂交水稻品种蜡熟期剑叶光合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浙江农业学报》2019年 第3期31卷 355-364页
作者:叶子飘 尹建华 陈先茂 安婷 段世华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 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杂交水稻深95优1326、五丰优1326和赣香优1326及保持系JR1326蜡熟期剑叶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五丰优1326的叶绿素含量比深95优1326和赣香优1326分别高出33.41%和16.83%。五丰优1326和深95优13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