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介绍了CAN总线技术及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测量节点的设计,该系统采用单片机技术和CAN总线技术实现,给出了温度测量节点的硬件、软件的设计。经实际应用,使用CAN总线的温度测量节点在信号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传输距离和测量精度有着显著的提高。
摘要:江西电网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作不断推进,结合国网公司试点——110 kV塘圳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介绍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应遵循的技术原则,讨论了一次设备改造方案设计与二次网络结构选型,介绍了在线监测系统的配置及站控层应具备的功能,对间隔层保护控制设备改造、时钟同步方式选择、录波与网络分析方案组合设计也进行相应探讨。最后结合当前智能变电站建设与改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江西电网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摘要:对采用单片机构成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三段电流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和试验结果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增强型MCS-51单片机的三段电流保护装置。
摘要:FIR数字滤波器本质上是一种线性卷积的运算,当数字滤波器的阶次N很大时,计算量很大,计算速度很慢,达不到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并且当系统要求实现任意幅度线性相位滤波器时,DSP系统只能用效率较低的MAC指令实现,这两点无疑对系统的实时性能大大降低。本文针对这两点分别提出了改进方法。通过实验仿真表明,改进后算法的运效率和传统算法相比大幅减小,可灵活应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高阶DSP FIR各类型滤波器的设计中。
摘要:针对教学和培训开发了本电力系统分析仿真软件,主要包括电力网数学模型、潮流计算、调压、短路电流计算等内容。软件为学员提供了实验和仿真的平台,实现了全界面图形化、设备与设备属性资源管理化、操作与设计人性化和科学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便利的操作和电网综合数据库管理界面。比如针对学生设置了B类元件库,学生可根据书本提供的系统图中的元件输入各种电气元件的参数,针对电力在职职工,采用A类元件库和图形拓扑结构数据库,只需输入设备的型号系统就自动生成其阻抗、导纳、容量等电气参数。利用电力系统分析仿真软件在教学中可以避免大量繁琐的计算,学生可以通过软件计算出的结果更好地加深理论理解,同时为电力员工提供了培训和研究的平台。
摘要:针对电池组不一致性可能威胁储能系统安全运行问题,用电压差异度来表征电池组中单体电压一致性,设计可在线实现故障电池切除与电池均衡的拓扑结构电路。该电路结构简单,控制容易,可有效提升电池组内单体电池性能的一致性,经验证,该电路结构可实现在线切除故障电池和电池间均衡。
摘要:为克服传统站内备自投装置只适应特定运行方式等局限性,保证电网持续供电,本文设计一种区域备自投系统。该系统能最大限度的适应电网运行方式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电网应对事故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针对备自投系统动作后可能引起线路过载、变压器过载等过负荷问题,在系统中加入电网控制策略修正模型,对所有的备自投动作策略在执行前进行电网安全校验,建立线路过载和变压器过载两个校正方案。对于可能引起电网静态安全越限的策略进行修正,生成最终策略,保证系统动作策略的准确性、可靠性,消除过负荷问题带来的危害,保证区域电网供电可靠性。工程应用表明了该系统针对过负荷问题的准确性。
摘要:以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站收益最大化为目标,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对电动汽车如何选择充电时段的优化调度问题,建立了基于CPLEX和MATLAB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优化调度仿真系统。分别采用无序充电、集中式控制充电、分散式控制充电3种方式运行,同时对比了它们对当地日负荷曲线的影响。利用MATLAB中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功能(GUI)建立了仿真系统界面,进而通过设置各个控件的属性功能及编制M文件来实现优化控制的功能。最后经过编译形成可操作文件。该仿真系统具有可视性、多功能性及可控性等优点,有助于完成电动汽车充电站对电动汽车的优化调度仿真实验。
摘要:在数字逻辑电路设计中,常常遇到一些对时钟分频的需求。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FPGA的软件化的分频方法,通过对不同的Verilog HDL语言程序语句进行比较分析和仿真综合。
摘要:赣州电力通信网为电力调度提供遥信、遥控、遥测信号提供传输通道,是实现变电站远程控制的基础。但是作为电力通信网的关键设备—PCM接入设备,却存在设备供电方面的设计缺陷。为了完善PCM设备的供电系统的设计缺陷,根据现场运行经验研制了通信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完善了PCM设备的供电系统、提高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本文详细地讲述了通信直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现场实施步骤,以及优缺点。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