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环肽由于其稳定的结构特性在生物模拟、药物设计、纳米与分子器件、生物传感器以及催化剂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对透镜体的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透镜体简化分析方法,提高数值建模的效率。首先,将浸润线深度、坝顶位移和安全系数作为坝体安全的评价指标,把透镜体的大小、长短轴比、水平位置、垂直位置、黏结力和摩擦因数作为透镜体影响坝体的影响因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该6个影响因子对坝体安全的影响规律,然后,定义影响系数评价6个影响因子对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建立透镜体简化的准则,并以此作为判据来决定各个透镜体是否从模型中忽略。研究结果表明:该简化方法在流程上可操作性强,所计算的安全系数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摘要: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采用全新的物理分离的方法,将含硫化氢尾气中价值较高的组分分离出来。该分离技术的核心是根据混合气各组分的临界点,控制适当的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使某一种或两种组分发生相变,根据混合气组分的数量、种类、各组分含量以及所要求的分离产物的种类、浓度或纯度,采用加压、蒸馏、比重差分离、吸收等工序设计工艺流程,适当控制参数,实现含硫化氢混合气体有效组分的分离。
摘要:介绍了聚乙烯为原料 ,经氯化合成氯化聚乙烯的三种工艺(溶液法、悬浮法和固相法)。重点介绍了根据柔性设计理念而设计的沸腾床氯化工艺。介绍了氯化聚乙烯的应用和市场情况。
摘要:为了实现磷化渣碱溶后所得废液的综合利用,采用中和沉淀法和硫化钠沉淀法去除磷化渣废液中的杂质锌,对中和沉淀法和硫化钠沉淀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由此设计磷化渣废液除锌制备高纯度磷酸三钠的生产工艺。对于中和沉淀法,在反应体系pH=8.85,反应时间为10 min时,Zn^(2+)去除率可达97.96%;对于硫化钠沉淀法,在反应体系pH=6.85,硫化钠投加量与Zn^(2+)的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为10 min时,Zn^(2+)去除率可达99.80%。相比于中和沉淀法除锌制备磷酸三钠工艺,硫化钠沉淀法除锌制备磷酸三钠工艺具有更高的磷酸三钠纯度,为98.85%,固相产品中Zn^(2+)含量更低,仅为0.0004%,符合化工行业分析纯标准。该工艺大幅度地回收了磷化渣废液中的PO_(4)^(3-)离子和Na^(+)离子,为实现磷化渣综合利用的工业化提供新思路。
摘要:介绍了分选磷矿用重介质旋流器的研究、应用和改进情况;分析了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探讨了分选磷矿用重介质旋流器及相应分选工艺的发展方向。
摘要:采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模拟和分析了催化裂化汽油催化精馏二烯烃加氢过程,考察了回流比、氢油比、空速、压力对二烯烃加氢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反应空速、氢油比和回流比以及提高反应压力均有利于催化裂化汽油二烯烃加氢转化率的提高。模拟分析结果可为催化裂化汽油催化精馏二烯烃加氢过程的操作优化以及工艺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
摘要:针对油漆在贮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沉淀现象 ,对防沉剂7812的配制、防锈颜料选择及二者的最佳配比在配方中的应用、配方设计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该技术研究可行 ,配方合理 ,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摘要:通过分析三聚氰胺流化床反应器的各部件作用、结构形式和使用效果。
摘要:华北油田于20世纪90年代在古潜山油藏开展了注氮气重力驱提高采收率试验,在试验区形成了“气顶-富集油带-底水”的格局,先期采用裸眼完井利用旧井采油,只出气不出油,为此,进行了油藏工程、采油工艺一体化研究,提出“隔-控-分”采油工艺设计理念,通过克服重力分异、密度差影响的有效驻留承压堵漏,隔绝气相、水相与井筒直接沟通。借助火山熔岩喷发、岩浆冷凝堆积的自然原理,基于热敏树脂特殊的温敏流变性能,实现了“滞留温控闪凝”承压堵漏,解决了高角度大缝大洞发育储层恶性漏失的问题,提高了固井完井质量,结合人工举升控制生产压差,实现了有限厚度富集油的有效采出,坚定了古潜山发展注气重力驱的信心。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