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河南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审视嗅觉美学:可能性与意义
收藏 引用
《外文研究2024年 第1期12卷 30-38,45,106,107页
作者:张璟慧河南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河南省开封市475001 
嗅觉是与原始本能最相近的感官,在西方传统理论话语体系中一向遭到贬抑,被赶出审美。而无论古代东西文化史,还是现代科学实验及身体研究都表明,嗅觉不仅是生理的,更是生命的、文化的、艺术的,充满诗意的不确定性与形而上意味。这也是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藉中世纪耶稣基督形象论即故即新的创作方式
收藏 引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5期50卷 100-103页
作者:张璟慧河南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西方中世纪耶稣基督"形象"艺术在形式上显得变化不大,这正体现了艺术创作的某种方式,以中国古典美学观之,即为"即故即新,以故为新"。它强调以连续性为着眼点看故与新的关系,在保持某种一致性中求变化进而体现自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幽怨感伤与文人式欲望叙事
收藏 引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38卷 190-193页
作者:张璟慧河南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东西方幽怨感伤的文艺传统实际上是一种隐蔽的文人式欲望叙事:欲望与自我抑制深深潜伏在幽怨感伤的文人审美、表达的温和外表之下,在岁月流逝与因因相习中,也已成为知识分子群体一种不自觉的处世态度、审美类型、表达模式与掩饰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欧美殖民小说中殖民模仿的逆转
收藏 引用
外国语》2010年 第6期33卷 82-88页
作者:李巧慧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在当代欧美殖民小说中,殖民模仿出现逆转现象:不是被殖民者模仿殖民者,而是殖民者模仿被殖民者的行为方式。模仿者不是以统治者的眼光,而是怀着审美的同情审视殖民地的自然、艺术和生活,理解和接受土著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殖民模仿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边缘想象与狂欢书写——析大江健三郎《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的狂欢化叙事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2013年 第6期 56-61,158页
作者:兰立亮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大江健三郎的《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在小说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文体风格三个方面上呈现出鲜明的狂欢化色彩。在叙事结构上,小说的双重叙事结构体现了巴赫金狂欢诗学的对话性;在人物塑造上,作者运用升格、降格的艺术手法塑造了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俄罗斯诗学关键词:作为原型的乡村
收藏 引用
《俄罗斯文艺》2020年 第4期 109-120页
作者:阿·波尔沙科娃 孙雪森(译)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 河南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本文旨在考证俄罗斯文学发展的统一性。其研究基础是俄罗斯文学的主要原型之一——乡村。作者指的是18-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中这种主要原型的历史和文学的起源,考察它在从卡拉姆津和普希金的散文,经由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列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浪漫主义美学:诗歌、艺术与自然(笔谈)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6期51卷 1-4,155页
作者:陈太胜 王艺涵 耿韵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河南开封470001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100089 
不仅在文学史的层面上,同样也在思想史的意义上,浪漫主义美学与之后的一切时代都具有一种深刻的同时代性。人们能够在现代主义艺术乃至后现代文化观念中重新发现它。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流派的浪漫主义虽已成为历史,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感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女性困境与生存本身——谈四部欧美传记影片
收藏 引用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 第10期30卷 23-28页
作者:张璟慧河南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四部描写现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欧美传记影片,重申了社会给予的尊重与自由是女性获得幸福生活并展现才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前提条件这一主题。然而,在女性生存环境有改善的今日,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在继续导致女性生活的缺憾,甚至是不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化”的方式:“乱里春秋”与艺术创作——藉现当代耶稣·基督形象艺术的呈现论艺术创作的某种方式
收藏 引用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 第3期29卷 60-62页
作者:张璟慧河南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现当代耶稣.基督形象艺术表现出众多的"容貌",折射出艺术历史发展轨迹中文艺创作的某种方式,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相关理论观照之,即谓的"乱里春秋"。它强调要打破既有的模式,具体到文艺创作,即要求艺术家要敢于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揭秘李贺《李凭箜篌引》文体形式下隐蔽的无意识
收藏 引用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 第6期29卷 68-70,74页
作者:张璟慧河南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李凭箜篌引》是"诗鬼"李贺的代表作。"通感"是贯穿该诗的典型艺术手法。而其"通感"组合中隐隐透出的妖异、古怪、破碎与不和谐却非偶然。结合李贺郁郁短命的人生际遇,《李凭箜篌引》实际上流露出诗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