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49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狮吼剧团发展历程与创新突围模式研究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5年 第1期 112-120页
作者:徐芳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豫剧剧作家、革新家樊粹庭开风气之先,于1934年在河南开封创办豫声剧院,后更名为狮吼剧团。狮吼剧团作为河南戏曲界最古老的院团,长期为私营团运营模式,历经风雨,历久弥新。该剧团团风、精神、管理都有着过人之处。站在豫剧发展史角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亚洲戏剧文化的多元交融与互鉴共赏——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综述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25年 第2期 10-16页
作者:朱薇霖 徐沛霈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以“文明互鉴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于2024年12月在广西南宁市举办,该活动同时还是“2024面向东盟文化交流合作论坛”“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戏剧周进一步呈现出亚洲戏剧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交史”视域下宋代礼乐文明统一性探究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25年 第1期 75-84页
作者:薛培河南大学中国史流动站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礼乐文明肇始于中原地区,被后世奉为圭臬,数千年间以制度形式深刻影响着周边民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辽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时期之一,宋朝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通过朝贡、战争、赏赐、移民等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家国·乡土·人性——文学视域下陈涌泉剧作的叙事立场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25年 第3期 120-123页
作者:徐芳芳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音乐学院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经过“近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的大力改革,豫剧摘掉粗俗鄙俚的帽子;逮至五六十年代,编剧与导演兼备的杨兰春担当起豫剧现代戏开拓者的重任,在全国掀起豫剧《朝阳沟》的热浪。到了90年代,豫剧由于种种原因再次陷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索戏曲艺术在自媒体空间中的观念转型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3年 第11期 24-26页
作者:殷诚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在全新的当代文化环境中,传统戏曲艺术不仅秉承传统精髓,也在不断开拓进取,寻求与时俱进。近年来,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戏曲主动与其构建融合关系,在全新的自媒体传播渠道中厚积薄发,精彩亮相。通过以点带面的创意思维,戏曲人展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我国革命历史题材音乐剧的个性化艺术形态分析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0年 第8期 92-95页
作者:李严梅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新时期我国革命历史题材音乐剧的剧本创作理念充满革新精神,采用倒叙和插叙等非常规戏剧结构织体,并在内容构思方面充分观察人物的多面生活角色,提炼符号性特征。音乐编创注重对民族、西洋和流行元素的综合运用,依据剧情需要恰当植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纳木错》探析叶小钢西藏题材作品的创作
收藏 引用
音乐创作》2022年 第3期 116-121页
作者:张志鹏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本文以叶小钢2006年创作的“西藏题材系列”钢琴作品《纳木错》为研究对象,试图探寻作曲家在此类作品中形成的创作风格。《纳木错》这首作品不仅反映了作曲家独特的创作视角和民族艺术内涵,更能体现时代与文化发展的紧密相连,传达了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越十年:新时代中国戏曲艺术的践行之路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4年 第10期 16-18页
作者:殷诚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中国戏曲艺术历经千年的沧桑流转,在厚积薄发中重新焕发青春。面对新时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剧变,中国戏曲既面临关乎存亡的挑战,也迎接着发展契机。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文艺工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音乐:电影与音乐的互动及联姻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2年 第24期 122-123页
作者:吕净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电影是集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音乐是一门情感表达的艺术,电影音乐则是电影和音乐互动及联姻的结果,指在电影中出现的所有音乐,包括主题歌、插曲、主题曲、情景音乐等。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突出影片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论话剧《红旗渠》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启示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3年 第11期 51-54页
作者:徐芳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话剧《红旗渠》再现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历程,描绘了一幅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艺术画卷。作品用舞台艺术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唤起观众对艰苦奋斗生活的集体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