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4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应用栽培措施提高烟草对赤星病的抗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华北农学报》1996年 第4期11卷 58-62页
作者:张振臣 孙青 吴青 闫胜甫 李彦彬 河南省禹州市烟草公司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通过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烟草赤星病病情指数与移栽期(X1),饼肥施用量(X2)及后期补钾量(X3)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星病病指与移栽期呈一极大值的抛物线关系,通过调整移栽期避开流行期,可以减轻赤星病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栽插密度、施氮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生态效应
收藏 引用
植物保护学报》1995年 第1期22卷 38-44页
作者:张桂芬 鲁传涛 申效诚 王文夕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 
作者应用回归最优设计,评价了水稻栽插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综合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密度与氮肥均是诱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主要因子,但影响的侧重点不同,密度主要影响稻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华北棉区二代棉铃虫和叶螨为害棉花的动态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收藏 引用
植物保护学报》1994年 第4期21卷 339-344页
作者:郭予元 戴小枫 刘芹轩 高宗仁 李巧丝 邱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993年在河南省郑州市进行二代棉铃虫和叶螨对棉花的复合为害和动态防治指标田间开放式小区试验。按“206”回归最优设计布置处理,以肩然感虫结合人工接虫形成棉铃虫量和螨害指数梯度组合,用协方差分析排除黄萎病干扰,以订正后的皮棉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黄花叶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收藏 引用
植物保护2024年 第6期50卷 246-253页
作者:秦艳红 鲁书豪 文艺 高素霞 李绍建 刘玉霞 王飞 鲁传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 
基于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技术建立了针对地黄花叶病毒(Rehmannia mosaic virus,ReMV)的快速、特异、灵敏的RT-LAMP检测方法。根据Re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河南丹参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收藏 引用
植物病理学报》2023年 第2期53卷 317-320页
作者:王飞 李雪梦 高素霞 文艺 秦艳红 刘玉霞 杨瑾 戚文平 鲁传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又叫活血根,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 Linn)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干燥根入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1]。近年来,随着丹参种植规模的扩大,丹参根腐病[2-3]、枯萎病[4]和茎基腐[5]等病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麦品种混植对白粉病、麦蚜及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华北农学报》1995年 第S1期10卷 100-103页
作者:鲁传涛 张忠山 马奇祥 何家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 
采用多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对白粉病,麦蚜抗性模式不同的小麦品种混植和播种密度、施氮肥量、粉锈宁用量、抗蚜威用量对小麦白粉病、麦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混植对三个目标函数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效应.一次项回归系数分别为0.93,—...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玉米ZmNPR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收藏 引用
《西北植物学报》2018年 第10期38卷 1817-1822页
作者:王新涛 杨青 代资举 郝俊杰 王艳 张莹莹 李保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设计中心郑州45000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 
研究从玉米高抗自交系D863F中克隆了ZmNPR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MH619241)的gDNA和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长1 866bp,编码62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67.61kD,等电点为5.46。系统进化树比对表明,玉米ZmNPR1蛋白和高粱SbNPR1蛋白的亲缘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油菜花叶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收藏 引用
植物病理学报》2024年 第4期54卷 829-834页
作者:秦艳红 王凤丽 文艺 赵正伟 高素霞 张德胜 李绍建 刘永康 刘玉霞 鲁书豪 王飞 鲁传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 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温县475004 
油菜花叶病毒(youcai mosaic virus,YoMV)是侵染地黄和山药的重要病毒之一,能导致中药材的产量下降及品质降低。本研究基于逆转录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建立了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玉米粗缩病抗病基因定位和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2020年 第12期18卷 4021-4028页
作者:杨青 郝俊杰 王新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设计中心郑州45000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 
玉米粗缩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对中国玉米产区尤其是黄淮海产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研究表明,选育抗病品种是减轻粗缩病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本综述对玉米粗缩病病原、症状、鉴定方法、抗病性评价、抗病QT...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玉米抗粗缩病种质资源的发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2017年 第12期15卷 5172-5177页
作者:王新涛 王艳 杨青 刘佳中 王晓鸣 郝俊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设计中心郑州45000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通过对572份玉米种质资源(包括266份地方品种和306份普通自交系)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筛选到高抗材料2份,抗性材料11份,中抗材料9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9%。利用40对SSR标记对这些抗病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将玉米材料进行杂种优势类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