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在查清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组合情况后,通过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南阳市白河第三橡胶坝蓄水前后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地下水降落漏斗演变趋势、地下水水质情况、环境地质现象等问题。指出蓄水前,地下水环境处于不断恶化的过程中;浅层地下水超采严重致使市中心城区缺水严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在白河南北形成了2个降落漏斗并不断扩大;水质恶化,局部地段出现地裂缝,膨胀土地区低层建筑物墙体开裂等。蓄水后,在库水范围内白河侧渗底渗量增大,增大了浅层地下水的补给量,地下水动储量增大,大大缓解了市中心城区的缺水现状;在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漏斗中心的地下水位回升,并趋于动平衡状态;除橡胶坝下游、白河左岸1000m及右岸600m等处外,漏斗内的其它部位水质变好,地下水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但同时地下水位上升使某些建筑物地下室进水及需对拟建建筑物深基坑降水,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摘要:针对双护盾TBM在节理岩体中掘进易于发生卡机等问题,进行了节理岩体力学参数对围岩与TBM接触压力的影响研究.首先,采用正交试验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利用离散元软件3DEC建立TBM在节理岩体中动态掘进模型;然后以围岩与TBM接触压力Q为指标采用3DEC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岩石力学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黏聚力、内摩擦角)和节理力学参数(法向刚度、剪切刚度、节理黏聚力、节理内摩擦角)对围岩与TBM接触压力的影响;最后以正峰寺隧道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节理岩体力学参数中弹性模量对接触压力影响极其显著,法向刚度影响非常显著,剪切刚度和黏聚力影响显著,其余参数仅是有影响但不显著.
摘要:白河第三级橡胶坝直接座于河床上,饱水、强透水性。鉴于该坝水毁教训,在加长的混凝土水平防渗铺盖前缘,新增悬挂式帷幕垂直防渗措施,以便进一步达到防渗抗冲的目的。通过喷浆桩的试验及施工,说明该项技术应用于粗砂、砾砂地层中是可行的。针对施工中遇到的大量跑浆、冒浆、夹砂等难题亦进行了探讨。
摘要:提出一种在梁端附近预埋钢件以高强螺栓连接的装配式框架形式,制作相应的缩尺模型及同尺寸的现浇式模型,对二者开展低周往复加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节点装配式框架比普通现浇式框架延性系数提高约6.57%,能量耗散系数及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分别提高约22.95%和20.00%,初始刚度提高约5.08%,但在开裂后装配式框架刚度退化较快,达到峰值荷载后,二者刚度退化曲线趋缓,最终二者残余刚度趋向相同.说明高强螺栓连接的装配式框架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可用于抗震区装配式结构的设计.
摘要:以填充墙与框架结构共同作用为机理,通过分析在水平力作用下各类填充墙-框架结构体系的层间侧移刚度,探讨填充墙对框架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填充墙-框架结构体系的侧移刚度比纯框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种影响,使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提高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摘要:为了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复合桩在海洋环境中的水平承载特性,利用人工配置的高浓度海水作为浸泡溶液,开展不同浸泡时间下CFRP材料拉伸试验、桩身抗弯刚度试验和水平承载桩足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浸泡180 d后,CFRP筋、CFRP布、钢筋的强度分别下降5.34%、6.64%、12.93%;复合桩和钢筋混凝土桩的桩身抗弯刚度分别降低7.89%和26.50%;在桩顶施加4 kN水平荷载作用,复合桩和钢筋混凝土桩的最大位移分别为14.22,18.65 mm,比未浸泡阶段的水平位移分别增加17.42%和40.12%;复合桩和钢筋混凝土桩的桩身最大弯矩分别为417.5,514.1 N·m,比未浸泡阶段分别增加7.30%和21.29%。试验结果可为海洋环境下CFRP复合桩的水平承载力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摘要:本文从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及规范、房屋建筑抗震设计理论、基于承载力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于能量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施工建造等方面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如何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讨论,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希望对设计人员进行抗震设计有所帮助。
摘要:在最大负荷为10kN以上的拉力试验机上做抗拉强度试验时,所应用的夹头一般为楔形夹头.楔形夹头(以下简称夹头)在拉力试验中,常常出现'锁死'试件现象,给试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此,笔者对现行夹头进行了分析,并对夹头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设想.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包裹方式和不同纤维材料的FRP复合桩(普通钢筋混凝土桩身包裹FRP布)水平承载性能以及FRP布-桩身界面黏结性能对FRP复合桩水平承载性能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考虑FRP布-桩身黏结性能的FRP复合桩内聚力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和传统数值模拟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FRP复合桩的水平承载性能随着包裹层数的增加而提高,不同布材中CFRP布对FRP复合桩的水平承载性能提高效果较BFRP布和GFRP布的更优;随着FRP布-桩身黏结强度增大,桩顶水平位移逐渐减小,相同截面处的弯矩也随之减小;与传统数值模拟结果相比,考虑FRP布-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内聚力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更加吻合,且误差范围更小,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为FRP复合桩的水平承载力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为研究石质路基路面的内力分布,采用4 cm厚AC-13+6 cm厚AC-20沥青面层,水泥混凝土、级配碎石、级配碎石调平层,水泥混凝土、ATB-25为基层,建立模型,研究路基模量、荷载对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模量变化对路面结构应力影响不大;路面结构层内一般只有压应力,随着深度增加逐渐产生拉应力,到达一定深度后逐渐趋于0;荷载圆中心更容易产生拉应力,但是拉应力较小;荷载圆边缘更容易产生压应力,某深度后产生拉应力,此拉应力较大;剪应力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在一定深度时剪应力突降,之后逐渐变小并趋于稳定.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