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浙大电气工程学院"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一种基于交指电容裂环谐振器的差分微波传感器研究与设计(特邀)
收藏 引用
《光子学报》2023年 第10期52卷 126-138页
作者:吴文敬 彭亮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杭州310015 
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指电容裂环谐振器的差分微波传感器。通过把交指电容结构嵌入到裂环谐振器的开口处以增强电场束缚效应,并且为了抑制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制作成差分结构。差分结构采用两个裂环谐振器分别分布于单根微带线两边的结构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表面氟化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提升环氧树脂绝缘特性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2024年 第12期73卷 25-34页
作者:阴凯 郭其阳 张添胤 李静 陈向荣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杭州310015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杭州310027 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通226019 
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在电气绝缘领域应用广泛,通过引入纳米介质实现复合材料介电、绝缘性能的调控以满足特殊应用需求.本文通过五氟苯乙烯与苯乙烯的共聚,制备了表面氟化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并以其为填料制备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以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交直流混联配用电系统多模式减排调控策略
收藏 引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2022年 第9期46卷 52-60页
作者:李静 杨鹏程 韦巍 蔡宏达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15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27 
新能源分布式发电是比较成熟且成本可控的减碳方案。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大量分布式电源(DG)的广泛接入给配电网调控带来巨大挑战。为了缓解调控压力、优化DG出力以节能减排,将低压侧改为直流配电便于DG高效接入,并设计低压分散式-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永磁同步电机模糊代价函数预测转矩控制
收藏 引用
《电机与控制学报》2022年 第1期26卷 1-8页
作者:史涔溦 马红如 陈卓易 邱建琪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有限集直接转矩模型预测代价函数中权重系数不易设计的问题,提出了模糊控制调节权重系数的新方法。传统代价函数中权重系数为固定数值时,根据电机的磁链、转矩和d-q轴电流的特点,得到电机磁链与i_(d)、转矩与i_(q)变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型复合锂离子电池健康状况估计方法
收藏 引用
《化学工程2023年 第8期51卷 23-26,71页
作者:汪秋婷 戚伟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设计一种基于增强型单粒子模型(eSPM)参数估计的健康状况(SOH)预测算法,利用LMO-NMC-石墨锂离子电池老化实验数据建立增强型单粒子模型,预测电池老化参数的变化趋势。参数估计值为锂离子电池健康状况(S_(OH))的指标参数,包括可循环锂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型可再生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流控制方法
收藏 引用
《控制工程2021年 第4期28卷 687-692页
作者:汪秋婷 戚伟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提出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的并联电流控制方法,电路由可再生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组成。控制电路引入升压变换器,提高超级电容器的两端电压,在可再生锂电池、超级电容和直流电路之间设计控制开关S1和S2,达到减少锂电池放电深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智能制造背景下多方协同的信电类交叉复合实践平台的构建
收藏 引用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年 第4期38卷 30-35页
作者:杜鹏英 陈慧 江皓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针对目前高校实践平台构建中产业导向不足、交叉不足、资源不足等问题,整合校政企多方资源,设计了"产业导向"和"学科导向"结合的智能制造教学体系。与产业技术链相匹配,建设了"1311"体系化层次型实验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收藏 引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2021年 第8期45卷 2-12页
作者:胡鹏飞 朱乃璇 江道灼 鞠平 梁一桥 吴彬锋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27 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15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丽水供电公司浙江省丽水市323000 
通过以智能软开关、能量路由器和智能功率/信息交换基站为代表的电力电子设备实现配电网的柔性互联,更好地适应多元源-储-荷设备的接入,将是未来智能配电网的演进趋势。从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的概念阐述入手,详细介绍其核心柔性互联设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索飞行汽车通勤新模式的城市空中交通发展分析
收藏 引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3年 第7期43卷 665-675页
作者:王芳 白傑 杨丽平 饶兵 黄李波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杭州310015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随着电池以及分布式推进技术的发展,具有电动垂直起降(eVTOL)能力的新型飞机设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汽车与航空领域的跨界渗透与融合,极大推动了飞行汽车与城市空中交通(UAM)的发展.飞行汽车与城市空中交通(UAM)有可能成为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石墨烯柔性压阻传感器微织构压缩应变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国表面工程2024年 第1期37卷 169-178页
作者:许静 马靖轩 王路文 连加俤 蔡林烜 董林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杭州310018 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杭州310015 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杭州31001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杭州310018 
为满足智能机器人、电子皮肤等领域对柔性传感器高灵敏度日益增加的需求,通过设计高表面积形貌以制备石墨烯凸台微织构柔性传感器,并对比分析有无微织构传感器的灵敏度;基于结构力学方程与静电方程,建立微织构柔性传感器模型,开展了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