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3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但丁《神曲》的跨媒体传播及其变异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15年 第5期37卷 88-94页
作者:吴笛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文学经典能以跨媒体的形式传播。这一传播为许多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和智慧的灵感,并且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想象。本文主要从影视、绘画、雕塑等三个方面探讨但丁《神曲》这部杰作的跨媒体传播。在《神曲》跨媒体改编和传播过程中,作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果戈理《死魂灵》的史诗结构模式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18年 第1期40卷 147-156页
作者:吴笛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果戈理的《死魂灵》作为其代表作,奠定了他作为俄国杰出作家的地位。《死魂灵》虽为长篇小说,果戈理却称其为长诗。这部作品究竟属于哪种艺术形式,学界存在着极大的争议。本文力图从结构模式入手,对此进行探究。本文认为,果戈理的意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逻辑哲学的三段论与玄学诗歌的技巧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 第6期32卷 42-47页
作者:吴笛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三段论充满着思辨和推理。英国玄学派诗人将强调演绎推理的结构方式典型地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写下了许多成功的诗篇。他们以三段论的形式构造全诗,而且在用词方面也表现了受到的三段论的影响。本文从三段论与玄学派诗歌的思辨特征、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布尔加科夫“魔幻三部曲”中的科技伦理与科学选择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19年 第5期41卷 52-60页
作者:吴笛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本文以俄罗斯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1920年代创作的被视为"魔幻三部曲"的《魔障》《不祥之蛋》《狗心》等三部中篇小说为研究文本,探究其作品中体现的科技伦理意识。布尔加科夫的作品不仅凸显卓越的讽刺艺术,而且进行严肃的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亚姆《鲁拜集》的生成与传播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 第5期38卷 9-15页
作者:吴笛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中古时期,波斯作为诗国,其诗歌艺术成就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对世界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海亚姆的《鲁拜集》为例,探讨波斯诗歌的经典生成,以及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鲁拜集》经典生成与传播的重要媒介是菲茨杰拉德的英译,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破晓歌”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变异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 第5期34卷 23-29页
作者:吴笛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破晓歌'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形式,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拉丁语诗歌中。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不断得以继承和开拓,同时不断发生变异,独特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在中世纪'普罗旺斯抒情诗'中,可以看出'破晓歌'体现的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布尔加科夫与果戈理:文学史的对话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 第1期 5-12页
作者:许志强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大师和玛格丽特》对于主人公的确立和精心设计实质上牵涉到文学史中一个 悬而未决的课题。果戈理史诗创作的失败及其在《死魂灵》中成功确立的艺术样式,均可与布 尔加科夫的这部小说发生密切的对应和联系。本文试图从文学史的角度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庞德“在地铁车站”中的汉诗特性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 第5期29卷 53-57页
作者:吴笛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尽管庞德本人以及中外学者将庞德的诗作"在地铁车站"视为俳句,但是,该诗具有的日本俳句的特性其实并不典型,更多的则是汉语诗歌的重要品性。就艺术形式而言,该诗接受的汉诗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含两个复叠对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时间主题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 第3期 88-93页
作者:吴笛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时间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一个不可忽略的主题。单纯歌颂美貌以及友谊和爱情并非这部作品的本意 ,在十四行诗集中 ,无论是美还是友谊和爱情 ,都受到时间的制约。莎士比亚力图通过对艺术、爱情等超越时间之物的探寻 ,来超越人的生命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国旅行文学与小说话语的形成
收藏 引用
《国外文学2011年 第2期31卷 36-45页
作者:张德明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小说是编织在人类话语结构中的一种元素,是一系列杂糅的文本集合体。英国旅行文学和早期小说在主题、风格和话语方式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18世纪的英国小说在一次又一次模仿、戏仿和调侃其他话语的过程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