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311 条 记 录,以下是231-240 订阅
视图:
排序:
豪华落尽现真淳——论“道”在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中的审美映现
收藏 引用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2期28卷 91-95页
作者:王哲平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中国艺术以体“道”为鹄的,超越广阔的艺术时空,充分展示“道”的无穷魅力,乃是中国古代艺术家自愿承担的历史使命。魏晋人对中国美学与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是其审美意识的觉醒和对“江山登临之美,泉石赏玩之胜”的真正发现。他们眼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情怀与古典操守——再读《凤仪园》
收藏 引用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 第2期34卷 77-80页
作者:左怀建 左抒杭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20世纪40年代上海著名青年女作家施济美的中篇小说代表作《凤仪园》塑造了融现代情怀与古典操守于一体的女性形象,彰显了当时上海文坛雅俗互动互融小说创作路向的典型特征,形成缱绻悲绝、清幽华贵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纪录片的当代性构建:目标与方法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 第6期37卷 99-102页
作者:倪祥保 梁桂军苏州大学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苏州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历史纪录片的镜头总是对准历史过往,但是其创作行为具有无法避免的当下性,其传播意义则主要为了让历史告诉现在和未来。对于历史纪录片的当代性构建而言,既在于其拍摄所处时代潜在而巨大的影响,也在于其拍摄意义目标的设定与拍摄方法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共和国初期“民族兄弟”形象的文学建构——1950年代三部短篇小说再解读
收藏 引用
《江汉学术》2022年 第2期41卷 81-90页
作者:颜炼军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杭州310012 
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秉持新的民族观念、政治理想和国家设计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持续展开了大量的、多层次的工作。这堪称共和国建设和改造工程的重要部分,其过程或结果,或隐或显地呈现在了当时产生广泛影响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觉世界的王者——论余华的随笔创作
收藏 引用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2期10卷 121-125页
作者:褚蓓娟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余华的随笔表达了一个作家对现实人生的细腻的感悟。他的随笔是关于感觉世界的叙述。这种感觉世界的叙述采用随笔式的、形象化的、夸张幽默的艺术手法,打通文学、生活、艺术的边界,表达来自文学阅读、音乐欣赏、创作体验、人世洞察的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越剧《新龙门客栈》热”背后的“冷思考”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 第4期22卷 13-17页
作者:王姝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杭州310023 
越剧《新龙门客栈》的主体观众由年轻人并且是从未接触过传统戏曲的年轻人构成,“越剧《新龙门客栈》热”已经成为传统戏曲复兴的标志级现象。越剧《新龙门客栈》在艺术与传播之间落差现象的本质,其实是娱乐与教化的矛盾。越剧《新龙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史论的另一面相:以三部讲堂实录型著述为视点
收藏 引用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2期41卷 110-115页
作者:张勐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4 
讲堂实录型文学史论的整理成书,不仅使更多的受众得以一窥那较之纯粹的文学论著更有声有色有温度的学苑风景;也使研究者经由教学设计、述学语言的探析,进而辐射、捕捉学者风神之设想成为可能。后者旨在揭示,学苑中自有生命,有情怀,有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电影《金陵十三钗》文化审美意蕴的缺失——兼与同名小说比较
收藏 引用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6期30卷 48-51页
作者:左怀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杭州310023 
电影《金陵十三钗》明显受好莱坞电影影响。它力求在主旋律电影要素、商业电影要素和艺术电影要素之间求得平衡,但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单一性和对人精神、心理、品性挖掘和表现的单一性,在运用画面、声响、情节等手段表现日军侵略者的罪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性工学国际研究态势的可视化分析
收藏 引用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2期15卷 230-236页
作者:王哲平 马荻文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感性工学研究在20世纪末取得了重大突破,21世纪初开始向人文社科领域拓展。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关于感性工学的322篇论文为对象,运用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利用合作分析法研究文献基本状态与合作关系,厘清国家或地区及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国以来《琵琶记》主题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年 第5期11卷 116-118页
作者:袁九生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琵琶记》在中国古典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它的内容、主题、形式、人物、艺术成就等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学术界对其主题的争论尤为激烈。本文简要梳理了建国以来关于《琵琶记》主题的研究状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