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文化与创意传播学院"
58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活态保护视阈下传统手工艺人的知识体系及其传承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2年 第1期164卷 95-104页
作者:孙发成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传统手工艺人在技艺实践中所创造、传承的独特知识体系是传统工艺活态保护的关键。作为与手艺人主体紧密融合的知识体系,其具有具身性与嵌入性、动态性与开放性、差异性与稳定性等特征,其内部的知识形态由隐性知识、嵌入的编码知识和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心与“生意眼”:曾焕堂及其电影活动考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2年 第3期 114-121页
作者:陆佳佳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曾焕堂是中国早期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其率先开办第一家华商独资影院——上海大戏院,打破了早期中国电影放映业被外商垄断的格局;还曾创办中华电影公司及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所略具规模的正规演员学校——中华电影学校。其在电影领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发现儿童”与电影启蒙:民国儿童电影范式的确立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2年 第2期 154-160页
作者:李侃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在儿童本位观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民国儿童电影范式是本文写作的核心要义。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民国期刊译介国际社会儿童电影研究的最新进展,国民政府发起社会性的儿童电影教育运动,这形成了民国儿童电影创作的批评场域与社会机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法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思维与艺术效价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22年 第4期 47-52页
作者:李勇强 秦云娜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 
我国法治题材电视剧折射出对于当下重大事件与社会发展进程的艺术思考。这些剧集从扫除黑恶势力的真实案例中汲取灵感、创作故事,其创作思维包括从二元对立的格局中设置人物营垒,构织人物的行动线,在盘根错节的关系中展开想象,组成一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回“上镜头性”——一次对影像观念的溯源性探究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年 第5期 24-32页
作者:吴思捷 余韬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追溯“上镜头性”的历史演变及其理论内涵,以此为基础发现这一概念与影像本体之间的关联性,重新反思法国早期理论对“上镜头性”的构想。本文认为,不同时期的理论家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都围绕现实和情感两个面向展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论台湾地区新电影:文本、形式与影响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3年 第4期 157-163页
作者:黄钟军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作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电影运动之一,台湾地区新电影运动始于1982年的集锦式影片《光阴的故事》,结束于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宣言”的发布。台湾地区新电影运动历时虽仅五年光景,却为中国台湾地区影坛贡献了多位电影大师,对台湾地区电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村振兴战略的四重逻辑:经济人类学视角的探讨
收藏 引用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5期40卷 95-105页
作者:林敏霞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阐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和实施的内在逻辑是促成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形成的基础和前提。经济人类学自诞生起便一直在寻求“资本主义经济之外何以可能”的答案,形成了“乡民经济”“政治经济学”“文化经济学”等理论解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主流电影“人民性”的表述延伸与审美更新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 第7期 66-76页
作者:黄钟军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电影作为新时代的重要文艺形式,必然要将“人民性”摆在创作的首要位置。本文以近年来热门的国产“新主流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对“人民电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的美学观与当代中国乡村景观设计创新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年 第1期 139-143,I0012页
作者:施俊天 赖勤芳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本文将古代“用”的美学观进行转化,可以创造性地应用于当代中国乡村景观设计。道家的“无用”观蕴含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借用并将其转化为“图”与“底”的关系,可以增进保护传统村落空间。《园冶》的“节用”观代表了传统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媒介变革与范式转型——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生成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教育学术月刊》2022年 第9期 33-40,112页
作者:程志 黄钟军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身处“媒介变革”时代,广大青少年面临着复杂的成长环境。“媒介化世界”正在“侵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成为媒介存储、记忆传承、文化传播的重要的“再媒介化”场域。在“读屏时代”里“,媒介素养”的提升成为当前开展中小学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