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民国旅游刊物游记的文旅价值研究——以《旅行杂志》中的浙江游记为例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22年 第6期15卷 49-54,113页
作者:陈丽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杭州311231 
游记具有文学、地理学、旅游学、文化学等多重价值,对文旅融合发展有较大影响。但长期以来学界对游记,尤其是民国游记普遍存在整理上“零散无序”“只重名家”,研究上“不重视应用开发价值”等问题。民国时期,由于旅游业的正式诞生、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何为景观,景观研究何为——基于2000-2020年CSSCI期刊文献的分析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21年 第5期14卷 42-52,113页
作者:陈丽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杭州311231 
景观概念内涵丰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分析知网2000—2020年景观研究的CSSCI文献,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国内景观研究的整体方向为:景观概念一直是研究的基础性内容;研究朝跨学科方向发展;景观社会理论成为景观研究热点的核心理论。本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杭州运河两岸语言景观建设研究
收藏 引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11期 69-74页
作者:黄慧 赵杭飞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00 
运用场所符号学理论,从语码取向、字刻、置放等方面,对杭州运河两岸五个世界文化遗产点的语言景观展开调查,共获418个有效样本。基于调研和访谈数据,探讨了该地语言景观在符号功能、意识形态的差异及与旅游空间的互动状态。研究表明,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BOPPPS模型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收藏 引用
《林区教学》2023年 第4期 76-79页
作者:王恒兰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杭州311231 
当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由于教学模式陈旧等因素的束缚,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将BOPPPS(Bridge-in, Objective, Pre-assess...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际汉语职业教育背景下“旅游汉语”项目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2021年 第2期 63-67页
作者:陈丽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在“一带一路”倡议、各国经贸领域合作下,“汉语+商务”“汉语+旅游”等国际汉语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分析“旅游汉语”的缘起、分类、功能、发展现状之后,提出国际汉语职业教育背景下“旅游汉语”需要根据境外旅游职业人才需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语言景观”的三维透视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22年 第6期15卷 55-67,114页
作者:赵杭飞 黄慧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杭州311231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杭州311231 
基于Trumper-Hecht三维分析模型,采用田野调查和结构化访谈法,对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多语景观展开调查。研究发现:(1)实体层面,各遗产点官方标牌多语语码并不统一,字刻载体和字体颜色存在差异;个别标牌虽缺少多语语码,但具有多模态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学英语教材练习的抽样分析
收藏 引用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2期34卷 139-141页
作者:陈珍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以三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为样本,从知识——技巧——运用三个层面,对其练习编排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向语言体验的未来大学英语教材练习设计思路。该设计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自我,有利于学生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良渚在海外网络媒体中的形象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24年 第2期17卷 43-54,114页
作者:李晓红 钱毓芳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杭州311231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18 
良渚文化作为一种被“重新发现”的地区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借助NOW新闻语料库,采用语料库和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词频统计、搭配词分析、索引行分析等层面,对海外网络媒体关于良渚报道话语中的结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使用现状及提升策略
收藏 引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10期 141-144页
作者:吴晖 徐鹏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服务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韩国又松大学韩国大田广域300-718 
生成式人工智能从功能侧重、场景使用等各方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带来冲击。高校应从明确定位、发挥优势、驾驭功能等方面理清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并进一步从主动融合,搭建人工智能工具使用场景;正确引导,建立人工智能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