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于田/海报设计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5年 第1期 182-182页
作者:于田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象生:一种新的设计史研究范式——读李立新《象生:中国古代艺术田野研究志》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9年 第3期37卷 199-202页
作者:吴秀梅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李立新先生的新作《象生:中国古代艺术田野研究志》一书2017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一年多来,笔者一直反复拜读,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李立新先生是我国艺术学和设计学学科理论中的重要学者,在设计艺术史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私密文化再到公共象征:美洲非裔艺术“物的生命史”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年 第5期 26-32,I0002页
作者:罗易扉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当代美洲非裔艺术研究显现出一种典型方法论思潮。学者们采用“物的社会生命史”方法,讨论了物从“私密之物”到再到“国家公共象征”社会生命流转过程。学者布朗、罗卡与乔瓦瑟分别在其美洲非裔艺术研究中,通过追踪“物”的社会生命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人类学关键论争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2015年 第3期41卷 29-35页
作者:罗易扉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人类学发生艺术研究转向,艺术人类学理论形态呈现一种交织纷繁的状态。当代人类学艺术研究已不存在一种统一叙事话语,而呈现出一种敞开柔性取向。因此,为了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学艺术研究理论,我们可以将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文化与非-艺术:原住民绘画原真性论争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7年 第5期 109-115页
作者:罗易扉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在非西方社会原住民仪式过程中,原本用于地面、身体、盾牌、容器及飞镖器物的表面装饰,在今日发生了被挪用到架上画布之上的现象。此类从仪式中挪用到画布上绘画,是文化亦或"非-文化"?是艺术还是"非-艺术"?引发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方观者集体想象物——读萨莉·普莱斯《文明之地的原始艺术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 第4期 197-204,196页
作者:罗易扉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文本是不是一种文化翻译?"文明之地"的"我们"如何观看所谓"他们""原始之地"的"物"?作者通过阅读美国人类学家萨莉·普莱斯的文本《文明之地的原始艺术》,讨论关于原始艺术所谓&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十世纪章草艺术发展的四个时代维度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23年 第4期 74-87页
作者:元国霞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二十世纪的章草书,在动荡变革、开放多元的时代格局中,既史无前例地汇聚、展示、运用着几千年的章草相关资源;又在汉字保存的时代使命和书法自身发展需求的驱使下呈现出艺术与实用双线交织的发展状态,并由此形成“高峰+群岭”的“普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社会建构的时尚——戴安娜·克兰《时尚及其社会议题:服装中的阶级、性别与认同》导读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2年 第2期165卷 157-168页
作者:熊亦冉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美国社会学家戴安娜·克兰在其2000年出版的《时尚及其社会议题:服装中的阶级、性别与认同》一书中详尽论述了时尚及其社会议题的互动关系,并在阶级、性别和身份认同的维度上进行了服饰的艺术社会学与审美人类学分析,这部著作也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人类学理论范式与取向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 第1期 17-24页
作者:罗易扉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本文旨在采取另一种范式叙事方式,将艺术人类学理论范式从人类学理论范式中独立清晰出来。同时将艺术人类学活跃时期的20世纪90年代至当代的艺术人类学思潮,置于艺术人类学学科史的长河之中透视。理解艺术人类学从文献到器物,再到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字设计”还是“字体排印”?——由Typography一词的中文翻译引发的思考
收藏 引用
《装饰》2020年 第12期 90-93页
作者:朱伟斌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西方平面设计中Typography由一种排版技术逐渐发展为一种系统性的设计方法,中国自近代一直忽视Typography这个词语深具个中原由。本文回顾历史,指明Typography的丰富内涵,并对近年来的中文译词"文字设计"和"字体排印&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