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62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新月派翻译的审美现代性特征
收藏 引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2期38卷 89-92页
作者:马福华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学流派。其翻译渗透着审美现代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艺术本位,重视经典翻译;强调翻译主体显身;坚持中西合璧,主张中西文化融合。新月派追求的审美现代性是对主流文学的补充和制衡,纠正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式的复活:改写理论视角下的《生死疲劳》英译本
收藏 引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1期41卷 74-76页
作者:张琦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经译者葛浩文译成英文后,得以在海外出版推广,并屡获奖项。该英译本表现了译者的个性化翻译。从改写理论视角来看,译者是在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的影响下,对原作进行改写。这一改写体现了翻译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学英语分级测试的试卷设计实证研究
收藏 引用
《蚌埠学院学报》2014年 第6期3卷 95-99页
作者:储常胜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分级测试作为分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和测试模式。以统计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统计软件,对分级测试结果进行了客观技术分析,从而探讨分级试卷设计的科学方法,确保分级测试达到预期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语词义修辞格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多角度演绎研究
收藏 引用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6期10卷 67-69页
作者:马莉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对莎士比亚巨著《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个案研究,着重探讨了积极修辞中词义修辞格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多角度演绎,以该剧中的经典对白为例,重点论述了其在比喻、拟人、矛盾修饰法、双关等手法上的修辞魅力。通过分析莎剧人物丰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笛特与中国
收藏 引用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年 第3期14卷 90-91,98页
作者:曹文刚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朱笛特有一种特别的中国情结,她在属于自己的"象牙之塔"里神往于中国,认同于中国文化,利用各种艺术手段,想象中国、塑造中国、介绍中国。她对中国古诗的译介,带有相当大的改写与创作的成分。她对中国古诗的深厚文化内涵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堕入凡间的精灵——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
收藏 引用
《宿州学院学报》2014年 第6期29卷 58-61页
作者:徐静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由分析霍尔顿的三大性格特征入手,把霍尔顿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种种表现作为研究依据,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人物形象进行再解读。解析霍尔顿的叛逆、堕落、善良三大特征,并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其施加的影响,可以更加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仲马对中国小说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1期14卷 106-110页
作者:曹文刚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大仲马与中国文学传统有着一种内在的亲和力,相比其他外国作家,他在中国格外受到接纳。在晚清以来的"小说界革命"中,大仲马小说的历史性、传奇性、通俗性促进了中国文学文体包容性的扩大,提升了历史小说、通俗小说的地位,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心与物共,物我合一——在自然意象中解读泰戈尔的爱情诗
收藏 引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4期35卷 67-70页
作者:卢迪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泰戈尔一生笔耕不辍,爱情诗的数量尤多,其爱情诗内容广泛,种类繁多,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情致。而实现其内涵与情致表述的则是各式各样鲜明生动的自然意象。泰戈尔爱情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自然意象来表现的,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造“熟悉感”与“陌生性”:汤亭亭作品在美国的经典化
收藏 引用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 第1期37卷 116-119页
作者:张立友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汤亭亭作品进入英语文学正典行列,其经典性地位得到了广为认可。她对西方传统诗学规范的借鉴与创新突显了世界性艺术元素。她立足于美国文化语境重构女性生命价值观念,强调中华文化传统承继、融合中美文化,创造性地建构了具有文化异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亨利·米修与中国
收藏 引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6期30卷 135-137页
作者:曹文刚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亨利·米修与西方文化传统格格不入,在精神探索中与中国智慧携手,将他所接触的中国人和中国风物置于情感的、心理的、文化的、哲学的多种层面上,以西方作为参照,在他的眼里,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都表现为一种智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