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度城化地区空间生产模式与规划反思——以深圳坂田片区为例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25年 第1期41卷 68-77页
作者:吕凯 隆妮 刘浩 李云 魏广玉深圳市龙岗区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规划设计所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所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深圳大学城市规划系 深圳大学空间规划与政策模拟实验室 深圳市龙岗区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深圳坂田片区作为实证案例,构建“权力—资本—社会”三元—三圈层辩证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坂田片区的空间生产轨迹契合资本的三级循环;在空间生产的早期阶段,资本主体发挥场资源的效率,快速完成工业化,权力空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线规划:概念解析、信息系统及功能实现——以深圳市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为例
收藏 引用
《城乡规划2024年 第2期 100-106页
作者:于洋洋 罗罡辉 钱竞 唐欣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体规划和资源利用研究所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在线规划作为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的规划新模式,可以较好地应对传统规划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满足当前阶段规划转型的现实需要。文章基于前人研究,解析在线规划的内涵,归纳在线规划具有的典型特征,包括信息共享、实时反馈、工作协同、公众开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构建研究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21年 第10期37卷 41-48页
作者:沈丹婷 盛鸣 李晨 许诗韵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研究所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师室 深圳市龙岗区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传导体系是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空间类规划"管控太细、太僵,管的太大、太专"等问题,提出借鉴传统空间类规划、关注3个维度、提高传导有效性的管控传导思路,构建&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洋思维下的城转型探索——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的建设路径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4年 第5期37卷 61-70页
作者:李孝娟 刘大海 古海波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00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0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是我国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布局。文章从全球海洋中心提出的源头出发,通过城分级体系概念比对及对全球知名海洋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全球海洋中心的概念内涵及功能特征。指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更新与功能提升
收藏 引用
《城规划2016年 第1期40卷 99-106页
作者:阳建强 杜雁 王引 段进 李江 杨贵庆 杨利 王嘉 袁奇峰 张广汉 朱荣远 王唯山 陈为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师室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 东南大学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在未来5至10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将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如何逐步转变城发展方式.如何注重城内涵发展,以及如何提高城质量和提升城品质成为新常态下的重要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展望“十三五”
收藏 引用
《城规划2016年 第1期40卷 93-98页
作者:孙施文 罗小龙 林坚 胡序威 邹兵 陈桂秋 郑德高 袁媛 朱青 石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这个论坛的主题是“展望‘十三五’”,应该说这是一个与实务工作非常紧密的话题,因为全国和各地的“十三五”规划都在准备开展或者已经在开展之中。那么,“十三五”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什么.城乡规划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之路
收藏 引用
《热带地理》2023年 第8期43卷 1453-1478页
作者:张虹鸥 林初昇 何深静 黄耿志 叶玉瑶 刘承良 罗彦 杨宇 刘合林 潘峰华 朱晟君 李裕瑞 胡志丁 杨振山 周霞 吴旗韬 杨忍 孙伟 马海涛 梁育填 王丰龙 安宁 袁振杰 郭炎 席广亮 胡晓辉 林强 刘逸 黄洁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 香港大学地理系中国香港999077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中国香港999077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州510275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部分院武汉43006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430074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631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州510006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430070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210093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深圳518040 
面向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问题,从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内容、挑战和路径。文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区域韧性,增强区域内部要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