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171-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市场需求与装饰风格:“中国伊万里”瓷上的日本风与中国风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1年 第1期 6-13页
作者:赵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中国伊万里”因模仿日本伊万里瓷而得名,作为清代外销瓷的一种,广泛流行于18世纪的欧洲。它混合了中日两国瓷器的装饰风格,体现了当时中国外销瓷的多元化。但由于市场环境及需求的影响,这两种风格并非均势,而是形成了以红、蓝、金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荆楚民艺情——张朗教授及其民间美术思想
收藏 引用
《设计艺术2004年 第2期 75-75页
作者:陈谷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张朗先生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倾注了真切的关注并毕生致力于民间美术的创作和研究,是目前荆楚大地上民间美术研究的重要人物。他于1928年出生于湖北省武穴市,四十年代末于武昌艺专学习中国画、工艺美术,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危机的直面与超越——刘一原水墨艺术的心象之路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2年 第4期 33-33页
作者:郝青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近现代以来的中国艺术可以称之为危机艺术,不仅指艺术本身的危机,更指在中国语境下对现实处境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受和表达。从刘一原近年的水墨艺术中,可以看到他愈加明确和深化了关于危机呈现与超越的“心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讨中国古建筑模型的历史渊源及当代应用
收藏 引用
《工业设计》2022年 第7期 119-121页
作者:王佳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中国古建筑模型作为古建筑的文化衍生品,凝结着我国的建造智慧,具有文化和经济双重价值。研究古建筑模型的历史渊源,回溯从古代的广泛应用到近现代的抢救性保护、再到当代自主发展的历史发展路径,以期在此基础上探讨古建筑的现代生存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破坏后的重建者
收藏 引用
《新世纪周刊》2013年 第43期 111-111页
作者:陈岸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年近九旬的阿瑟.坩托(***).2013年10月25日在病榻上溘然长逝。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美学家,就这样告别了我们,留下30余部著作、难以数计的艺评文章,以及后人无尽追思。2006年到2007年的日子里,我在苏黎世山上的小屋中为翻译丹托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只剩“景观”
收藏 引用
《雕塑》2008年 第4期 55-页
作者:连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借着移译之功,近来法国上世纪50年代末兴起的"境遇--景观主义"颇得关注.于此,我无意也无力再为本已凌乱的理论界"拿来"什么新鲜的武器,其实,国际境遇主义所提到的问题,人们早已从各个层面有了明确的感知和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一原的意象性抽象水墨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2年 第4期 32-32页
作者:岛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刘一原教授近十年的创作,确立了自己意象性抽象水墨的独特茫式,其“心象风景”以自然迹象的象征、隐喻来丰富水墨笔意;以解裢的自由笔法和墨法转化传统水墨的形式语汇;以墨、色、粉的交叠、哆照、穿透,来营造画面的气韵与风神。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析美术欣赏课的德育功能
收藏 引用
《科技信息》2007年 第9期 3-3页
作者:陈红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中国北京100084 
本文从我国高校美术欣赏课,重视审美功能,忽视德育功能的现状出发,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探讨了这一课程所具有的现实德育意义,并就它与德育课的区别与联做了阐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06年 第9期 95-95页
作者:闫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在读研究生 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师 
美术鉴赏课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美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强化学生美术素质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保护中华“非遗” 功在文化强国
收藏 引用
《天工》2022年 第7期 1-1页
作者:陈岸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 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仅体现在典籍、文物中,也体现在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分十类,涵盖衣食住行、风俗信仰等方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具体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的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