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4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大尺度低密度新媒体空间的格式塔设计
收藏 引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20年 第7期32卷 1192-1198页
作者:师丹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北京100084 
在大型沉浸体验展览或娱乐项目中,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大尺度空间中的新媒体覆盖密度相对较低,这往往导致观众沉浸体验的"断裂".文中从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形认知原理出发,从"感官"和"空间"2个角度,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价值、体验与设计创新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2期27卷 152-153页
作者:鲁晓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设计改变都市,创意铸就品牌。创意设计是提高产品品牌价值,创造产业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改进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都市的文化形象,开发与推广城市品牌必不可少的方法。当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盲人触觉图形显示器的交互体验研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6年 第9期28卷 1571-1576页
作者:焦阳 龚江涛 史元春 徐迎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北京100084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100084 
在互联网时代,盲人由于视力缺失,通过触听觉对图形图像的认知需求越来越强烈.文中通过对触觉和现有触觉图形显示器的梳理分析,围绕其交互技术和用户体验进行研究.首先从人的触觉生理角度论证了触觉图形显示器的可用性;然后列举了主要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科恩兄弟电影剧作中的声音设计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年 第3期 152-160页
作者:戴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本文抛开传统声音本体的造型功能,重点讨论科恩兄弟电影编剧过程中对声音的设计,举例论述在他们剧本中所体现出的视听综合思维。声音在承担叙事性功能之外,还可以具有更深层的象征意味,而将这些看上去自然发生的声音进行细致地设计与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迎向巨幅照片的时代——从摄影的历史脉络解析当代摄影中照片巨幅化现象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年 第10期 121-128页
作者:王适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摄影显现形式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契合两个要素:其一是对摄影观念的理解发生转变,其二是影像生产技术发生更迭。当这二者被同时满足时,摄影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本文采用历时性研究视野,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艺术摄影中照片的巨幅化现象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奔马艺术造型动态类型分析
收藏 引用
美术2020年 第9期 134-135页
作者:陈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马是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主题,特别是奔马,其嘶风逐电,骖驒千里之风的动感令人心驰神往,数千年来经典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名家更是不胜枚举。对于动物画来说,除了造型以外,人们尤其重视动态的把握,因动物普遍缺乏可读的表情元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19“毕业设计·信息设计”主题研讨会纪要
收藏 引用
《装饰》2019年 第6期 12-19页
作者:王小茉 李拓 费俊 徐迎庆 王之纲 吴琼 向帆 师丹青 谭亮 谭征宇 吴洁 方晓风 周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教授委员会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杂志 
从2015年开始,本刊毕业设计专题的组稿增加小型研讨会环节,邀请参与专题的院校专业负责人及一线教师就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定位、毕业设计的教学理念、组织形式、评价方式,以及专业学科发展方向等问题做探讨。座谈会分为各院校介绍和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新媒体转译——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诗画中国》为例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23年 第12期 50-52页
作者:肖瑶 王之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文化类节目依托新兴媒介与智能手段,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译与活化,创造了新的叙事模式与审美范式。作为文化传播的优秀案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诗画中国》通过时间性节奏与空间性节奏,建构互动仪式的媒介机制,并且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某毕业生的问诊记录——动画专业之痛
收藏 引用
《装饰》2007年 第4期 26-28页
作者:张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张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动画短片的绘制导演工作,曾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其动画创作游离于主流的商业制作动画之外,追求一种强烈的艺术表现力,风格夸张犀利。多年来在艺术院校的教学经历,使张弓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线上”到“链上”——对加密艺术身份属性的思考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2年 第4期 21-23页
作者:王之纲 久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数字时代下,加密艺术可以说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代表性产物之一。事实证明,艺术品的传播媒介从传统的“线下”到数字时代的“线上”再发展至区块链的“链上”,其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展览空间的转换。在加密技术的支持下,艺术作品所凸显出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